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东行筹备(下)(1/2)

“什么?思珞姑娘要走了?”

仅仅一句话,东云楼外一片哗然∨队等开门的客人们一下子乱作一团。

“哪呢哪呢?哪写着呢?”

东云楼外的告示前围满了人。

“什么呀,不是走了,是去闽州赈灾!转一圈就回来了!”

“是啊是啊,别吓凰好不好啊!”

“这也不是吓凰啊!思珞姑娘这一去闽州,少则十天半月,多的话还不知道要多久!你们受得了?”

“受不了也得受啊!赈灾是义举,思珞姑娘走这一趟,咱们粉丝也必须支持才行!”

“对对对!这不是写了吗?欢迎大家捐钱捐粮。”

“怎么又捐啊?之前咱们捐的那么多钱,都跑哪去了?”

“那是盖书院的钱,这是赈灾的钱,能一样吗?”

“说是那么说,谁知道咱们捐的那些钱最后都到了谁的口袋里。”

“你可别胡说!至少那城东的西雨书院已经要开始建了,地都圈出来了,我马家庄的亲家亲口说的,那可做不了假。”

“盖起来又怎么样?账目贴出来又怎么样?谁知道掺了多少假!”

“哎!你这人怎么……”

“行了行,您老人家没必要跟他废话!他有点银子全捐赌场去了,赌输了出来,看谁都像骗钱的。今天要是老秦也在,听见这话,肯定得揍他!咱们捐咱们的,不用理他。”

“哼!小老儿闲钱不多,但家里还有余粮♀就背一袋子米来,让思珞姑娘带去灾区!”

“老爷子真仗义!”

东云楼外是众生相,东云楼里,宋思珞和沈其羽倒是很淡然,像往郴样准备着演出。

出发前的最后一天演出。

对沈其音提出的闽州之行,宋思珞并没有什么意见,甚至还有点小小的期待。

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兄身边,和同龄的伙伴一起出门闯荡,做的又是赈灾安民的善事,宋思珞觉得很有意义。

虽然如此,但宋思珞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激动的情绪→死大劫都经历过了,这种事情,也就可以泰然处之了。

至于沈其羽,依然像个乖孩子一样,姐姐让他做什么,他就毫无怨言地去做♀份乖巧,让沈其音又省心,又有点的。

现在的沈其羽,也只有在熟人面前才会说几句话,但很少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至于生人当面,比如之前来东云楼的王鹤,甚至已经见过几次的蒋成济,沈其羽都不敢直视』是低着头,弓着腰,紧紧攥着自己的衣角。

真难想象,那日东云楼外的骚乱,他扑过去保护粉丝来信的勇气是哪里冒出来的。

唉!还是得慢慢恢复才行啊。

与宋思珞和沈其羽的淡定截然相反,阿蓝听到了闽州巡演的消息后,整个人就一直处于一种过分激动的状态中。

后来沈其音一问才知道,阿蓝的老家就在闽州。

衣锦还乡,又是回乡救灾,也难怪小姑娘这么激动不已了。

而阿蓝一激动,那脑子里的想法就怎么也停不下来:

去村子里演出,曲目就得改改,原先的曲子不是不能唱,但得加上一些民谣小调。

慰问演出,光靠宋思珞是不行的,还得加人!

先从戏班子雇两个唱戏的,剧目不用太长,但扮相必须鲜亮!

杂耍的,变戏法的也雇上,小孩子最愿意看!

说书的也雇一个!东家你不是会讲故事吗?给他写一段新书!要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那种!

阿蓝这干劲一上来,把沈其音都给领导了。

当然,沈其音也知道,阿蓝这个路数是对的!

既然要下乡慰问,就不能只搞阳春白雪高大上,让宋思珞放下身段来个俚曲大杂烩也不现实∏的确应该扩充演员阵容,丰富演出形式。

至于写一段新书,这还真得考虑考虑☆好是弄一个大团圆结局的喜剧故事∷家正受着灾呢,你讲什么殉情化蝴蝶,蛇妖压在**塔下……虽然都是经典,但似乎不大合适。

西游,三国什么的,篇幅太长,难道要在巡演的时候跟下头的乡民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沈其音愁了一会,忽然想到了此行的任务,于是有了办法。

刚才光想着什么样的故事好听了,倒不如想想,什么样的故事好用。比如说,陈振龙历尽艰辛,将番薯带回中国的故事,就非呈用嘛!

改个名字,背景往成朝上套,内容不够,就按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套路往里添呗』要通过这个故事,能让灾区的百姓知道红薯是个宝贝就行了♀可比他们听上一个好故事,睡一觉就忘了要有意义得多。

有了想法,具体落笔去写也就不急于一时。等上了船,有的是闲暇时间。

红薯准备好了,东云楼也安排妥当】问演出团,在阿蓝的高效运作下,一天就凑了出来。当然,这也是沈其音肯下血本花银子的缘故』要给够了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