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10 派系跟圈子(2/3)

为此,曹志强也乐意承担这些人的薪水,所以这些元老派的人来了,曹志强就都给了他们一个清贵但不管事儿的职务。

然而出版社真正开业之后,也不知道咋回事儿,这些元老派呢,居然有人不再整天呆在家继续养老,反倒是整天来出版社上班了。

比如社长周怀恩,还有那个编审钱德贵以及牛大姐,这仨人几乎天天去出版社上班,顶多是迟到早退罢了。

这仨人的工作热情也不小,至少在下属杂志社的筹划问题上,那是尽心尽力。

因为这三个人本就是搞内刊杂志出身,经验丰富,所以下属杂志社的筹划项目,目前基本都交给了他们,且推进速度相当快。

对了,这仨人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把自家的子女亲属给安排进来。

比如周怀恩,就把自己女儿给安插进来,当了一个实习编辑。

钱德贵跟牛大姐,也分别把自己的儿子给安插进来。

这么一算,这三个天天来上班的元老,加上他们的三个子女,等于是足足六个人!

六个人啊,这元老派的人数也不少了。

目前来看,元老派的这些人倒是很听话,曹志强说啥就做啥,很少有自己的意见,有点像活儿多话少的老黄牛。

反倒是新锐派的那些人,总是各种提意见。

所谓新锐派,是曹志强自己的叫法,说的是余德利找来的那批人。

那批人都是余德利依靠自己的人脉,从各个单位带来的人。

他们本身都是各个杂志社或者出版社的年轻职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只是因为不甘心继续在原单位拿着微薄的收入熬资历,才跟着余德利来这边闯一闯。

很明显,这批人既然是余德利带来的,肯定主要都听余德利的话。

比如那个杨守文,竟然敢公然在全体员工会议上顶撞曹志强,但却不敢顶撞余德利,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曹志强表面看来并不在意这些,显得很大度跟平易近人,但那都是装样子的。

实际上,曹志强怎么可能真不在意?

可是没办法,曹志强年龄太小,资历太少,就算人脉不错,可都过于高端。

这就决定了,曹志强目前还不可能有真正的心腹。

好在呢,出版社是曹志强从无到有建立的,掌握出版社的人事权跟财政权,背后的领导靠山也太硬,所以他才有绝对的话语权。

再者说,红光出版社现在就是个小庙,也没啥利益冲突,所以所谓派系纷争还没啥问题。

可曹志强知道,等出版社壮大之后,恐怕就不会这么平和了。

因此,他必须有点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手。

最起码,不能让下面的人联手架空自己,让自己搞不清楚他们在做什么。

所以,曹志强干脆把沈振华弄进来,跟他正式签了个用工合同,还让沈振华当自己的秘书。

如此一来,沈振华就成了自己的人。

总经理秘书这个角色,属于位卑权重的角色,沈振华成了总经理秘书,至少在出版社里,就拥有足够的震慑力了。

也正因为有沈振华这个总经理秘书在,曹志强才能安心的在家读,而不用整天去办公楼上班。

无他,一旦有事儿,沈振华这个狗腿子,不,总经理秘书,就会打电话给他汇报情况。

因此,通过沈振华这个秘书,曹志强就可以遥控整个出版社。

这其实真的不难。

毕竟目前出版社刚刚草创,人手不多,项目更是只有一个,也就是曹志强那个买一送一的捆绑销售图书。

此种情况下,只要沈振华在出版社,监督众人不要太简单。

也正因为曹志强那个买一送一的图书项目,所以目前出版社里,除了曹志强这个总经理,以及周怀恩、钱德贵以及牛大姐这三个元老派老人还留在出版社外。

其他人,包括周怀恩等元老派安插进来的子女,都要被派出去搞促销,以及实时监测图书的销售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出版社目前主要的项目就是曹志强的那两本书的发行,而出版社除了那几个元老外,不再养闲人,所以把人派出去搞促销加统计销售数目,才算是人尽其用。

王府井书店作为重中之重的晴雨表,曹志强肯定不能交给外人,当然得交给自己的两个心腹,也就是秘书沈振华,以及责编刘东海了。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人事任命,是曹志强亲自下的命令。

其目的,就是逼刘东海站队,让大家都知道,刘东海是他曹志强的人。

如此一来,刘东海就站在了明处,不可能在首鼠两端了。

其实这不是啥坏事。

毕竟一个小小的出版社,不需要搞什么内鬼不内鬼的。

只需要让大家都知道,谁掌握着最高权力,跟着谁混能最有好处,那就足够了。

管你什么元老派,新锐派,那又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