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8章新材料,石墨烯!(求订阅,晚上还有)(2/3)

常之高。

几乎不是院士也是长江学者一级的科研巨佬。

可想而知,楚皓所发现的石墨烯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当几位大佬在肖院长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共工研究所之时,楚皓还在进行着石墨烯的提炼。

见楚皓正在进行实验,这几位从材料研究所来的大佬也没打扰他。

反而是安静地在一旁观看了起来。

事实上楚皓现在使用的方法名为化学气相沉积()。

它是指化学气体或蒸汽在基质表面反应合成涂层或纳米材料的方法,是半导体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用来沉积多种材料的技术。

包括大范围的绝缘材料,大多数金属材料和金属合金材料。

从理论上来说,它是很简单的。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态原材料导入到一个反应室内,然后他们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材料,沉积到晶片表面上。

沉积氮化硅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由硅烷和氮反应形成的。

而现在的楚皓就是在利用这种化学反应,让石墨在反应室中和其他的材料发生反应,最后得到的沉积物便是石墨烯。

此时从材料研究院来的几名大佬看着楚皓的研究已经是惊为天人。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种全新的材料竟然这么容易就出现了。

这种感觉就和你千辛万苦才能通关一款电玩,结果人家三两下就过去了一样难受。

当然几位大佬神色中也自然带了一些赞叹。

甚至还有些理所当然。

毕竟楚皓现在的名气可不小。

尤其是在中科院之中。

西塔潘猜想的证明者,两个大得离谱的素数发现者,同时也是带领华夏打破盾构机垄断局势的勇士。

所以对于楚皓发明发现一种新材料大家也就不会太过于惊讶。

况且从刚才的实验反应中,几名大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这个名为石墨烯的新材料并不难获得,只是缺了一个发现它的人。

而楚皓便是这个率先发现者。

当楚皓的实验结束,他也将手套这些摘掉和几名大佬交谈了起来。

这一次科院材料研究院只来了三个人。

但可别小看了这三个人。

一个院士,两个长江学者。

已经是大佬中的大佬了。

其中材料研究所的副所长工程院院士薛君杨主动对楚皓说道:

“小楚同志你有没有具体的一些研究数据?

你刚才的实验我也看过了,根据石墨的分子等结构就可以推算出这的确是可行的。

但我们科学研究就得讲一个严谨,要靠数据说话,所以.....”

闻言楚皓也不墨迹,直接取了一份报告放在了几人的眼前。

接下来研究所之中陷入了一段短暂的沉默,随即便是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什么?理论杨氏模量1.0a?

这已经达到目前一直强度最高的材料了吧?”

“老薛还不止,你看看后面,固有拉伸强度130a,平均模量可大于0.25a!

这简直就是材料界的一场革命性发现啊!”

此刻,薛君杨三人已经有些被震惊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太完美了。

这石墨烯的各项数据都是那么的完美,简直堪称新的未来材料之王!

另外石墨烯在室温下的载流子迁移率约为15000cm2/(·s)。

这一数值超过了硅材料的10倍!

是已知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物质锑化铟的两倍以上。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低温下,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甚至可高达250000cm2/(·s)。

与很多材料不一样,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之间的任何温度下,单层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都在15000cm2/(·s)左右。

还有太多的优点,根本无法一一列举。

或许也正是因为它的优点太多,所以才导致想要运用的实践中会有些困难。

当然楚皓只管公布开发这个材料,剩下的研究就不是他该头疼的了。

这显然会是眼前几位大佬的任务。

......

12月初。

距离材料研究所的副所长等人来访已经过了有好几天了。

楚皓对于石墨烯的发现以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