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御审(1/2)
未时一刻,也就是一点多的样子,一场异乎寻常的朝会正准备要开始了。>
数百名文武大臣都按着平常的站位,将御街当做大殿,整齐有序的列好班次,除了地点不同,和以往的朝会似乎没太大区别,是了,还多了许多人围观。>
这时聚集在四周的百姓近万,其实因为位置关系,大部分人是看不到朝会情景的,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对大事件的参与感,一个个都眉飞色舞的,甚至都快忘了今天是因何而来了。>
忽然间,一道不高大,却挺直的身影,出现在御街中央留出来的通道上。>
“咦……这不是谢相么?他怎么来了?”>
“哎呀,差点忘了谢相公还在临安呢,不过,他不是辞相了么?”>
“官家还没御准呢,他还是咱大宋的左丞相,这关口来上朝,怕是要搞事啊。”>
“哦豁,听说谢相一直就反对忠王来着,那是不是……”>
“那可太好了,除了恶蛟,我媳妇就能醒过来了!”>
百姓的议论,隐隐约约的传进谢方叔耳中,但他全然无动于衷,依旧面无表情,迈着似缓实快的步子,走进了朝会区域。>
看到他的到来,百官大都诧异,心里像是开了锅,飞快揣测起他的来意,而脸上却纷纷微笑相迎。>
谢方叔向同僚们颔首致意,走向班列,很自觉的站在了董槐下首,温和见礼,“廷植兄,许久未见,一向安好?”>
见到前任首相,董槐心中略有一丝紧张,还有许多疑惑,“德方,你……算了,要升朝了。”>
此时,负责仪式宣导的官员朗声道,“升朝!请圣驾!”>
所有大臣高呼恭迎,望向御座。>
高高的御座就设在城门洞前,因陋就简,却不失皇家威严。>
在恭迎圣驾的山呼声中,赵昀在簇拥下登上了御座,鸣鞭九响,大臣们行一跪三叩礼,自然,赵孟启也免不掉。>
一番必不可少的仪式过后,赵昀抬手示意,随即董槐便走到了御座侧下方,向群臣朗声道。>
“这次突然召开朝会,想必大家大约都知道是何原因,那便不再赘述,陛下仁德,决定应万民之呼声,破例接下此案,并当朝御审,厘清案情真相,顺天理,正人心!传本案苦主,蔡李氏一行,另,大理寺少卿袁则与苦主同列,为其举诉!”>
随后,袁则引领着蔡李氏母女四人,在群臣瞩目之下,向御前走来。>
蔡李氏仍旧抱着襁褓,两个女娃笼罩在一件鹤氅下,只露着两个小脑袋,紧跟着娘亲,丝毫不敢看向别处。>
赵昀见此,疑惑道,“这是?”>
一旁侍立的带御器械,是殿前司的班直统制薛晋,将事情解释了一遍。>
赵昀恍然,“难怪觉得这鹤氅眼熟,忠王这做得倒不错,让人先把娃娃安置了吧,”>
随即,欣慰地看了一眼右班首列的赵孟启。>
原本赵孟启的位置是在御座侧边,可是今天他要是站在上面,就不合适了,只好在勋戚武臣这边混了个位置站。>
等人走到近前,几个内侍和宫女上前,和蔡李氏沟通了几句,便接过襁褓,牵走了两个女娃。>
袁则和蔡李氏这才跪拜行礼。>
等礼毕,赵昀开口道,“无论你有何冤屈,朕今日都会给你个公正的结果,说来,你状告之人乃是朕的儿子,让父亲审儿子不免令人诟病,但整个大宋,也只有我能审他了,不知你能否接受?”>
“官家圣明,在民妇看来,您既忠王的父亲,同样也是天下人的君父,自然不存在偏私。”>
蔡李氏显得很紧张,回答起来却依然清晰。>
“挺会说话的,倒是个伶俐人。”赵昀笑了笑,继续道,“你的诉状,朕已经看过了,案件并无太多曲折,有些不详之处,想要问问你,你务必如实回答。”>
“官家您问,民妇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蔡李氏欠着身。>
赵昀略微严肃起来,“蔡李氏,诉状上说,二月初六,忠王车驾进入绍兴城时,无故在城门口停顿,阻塞交通,因此负责城守的蔡安上前沟通,却触怒了忠王,才无故被杀。对于这一句,你能保证属实么?”>
“民妇……”蔡李氏犹豫起来,“当时民妇并未在场,所知情形都是别人转述,可能在细节上有些出入,或许…或许拙夫也有不当之处,但按理来说,即使拙夫犯了死罪也该是有司拿问,审判定罪之后才能议斩,何况,按朝廷规矩,即便定了死刑,也还有三复奏,怎能如此草率杀人,所以民妇不服!”>
蔡李氏说的三复奏,是从唐朝开始的死刑审核制度,宋朝也沿袭设立,简单的说,就是经过各司法衙门多次复核后的死刑,行刑前必须重复三次向皇帝奏请。>
所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莫少爷的小娇妻
炙热摇曳
超能:我在十一维空间轮回
身为反派,我的马甲多亿点点很合理吧
请不要打扰我修仙
狂妃逆天,绝品废材嫡女
一名大火作家的烦恼
上门女婿
栓Q,她只想当假弟弟拒当团宠
都市医武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