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三章 透镜组合可望远(2/2)

细一点的竹筒上镶嵌了凸透镜,能将凹透镜的成像放大,方便人眼接收。

这是目镜。

两节竹筒的内外壁都已打磨光滑,套在一起,能前后推拉,寻找聚焦的位置。

用冰块、竹子做成的望远镜,非常的粗糙,透镜不够纯净,视物不清。

镜筒之内没做吸光处理,有反光干涉,影响视物效果。

竹筒连接不顺畅,手感不好。

缝隙太大,再次形成光线干扰。

毛病一大堆。

但是,无论它多么的粗糙,它能够看到远处的景物,这是真实不虚的。

成功了。

集合了擅长精细雕刻的玉匠,擅长研磨的镜匠,擅长打造精美首饰的金银匠。

用竹筒和冰块,做出了第一版的单筒望远镜,还是可伸缩,能调焦距的望远镜。

站在高台的望楼上,用原始的望远镜,看着南城墙上的人影,看着城外市集那边,模糊的人群。

刘襄心中高兴。

伸手递给了工匠,让他们看看效果,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几个匠人轮流观看,经历了好几轮从不敢置信、惊叹,到敬佩万分的流程,这些匠人终于知道自己做出来的是什么了。

“千里眼!”

这是赵景下的结论。

工匠看完之后,终于轮到了早已好奇得抓耳挠腮的赵景,然后他就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千里眼,这是千里眼,主公会做千里眼!”

“少扯淡,能看十几里就不错了。”刘襄转头看着几个工匠,提出了新的要求:

“用水玉做镜片,黄铜做镜筒,两节镜筒之间要严丝合缝,不能让光线进入,镜筒内壁要涂黑,防止反光,影响观测效果,能做到吗?”

“启禀将军,能做到。”

望远镜虽然超越了他们的认知,但有实物参考,凭他们的手艺,有自信能做得精美绝伦。

刘襄这些年,“指导”过不少工匠,这次是最具体的,他相信大汉工匠的手艺。

“那块水玉能切割几组镜片?”

“至少八组。”玉匠凭借多年的经验,判断那块水玉能切出十六个粗坯,足够做八对凹凸镜片。

刘襄点点头,激励道:“去做吧,若做得好,吾不吝赏赐,军爵、钱财,就在你们自己的手上,能不能拿稳,看你们的手艺了。”

“我等必竭尽全力,为将军做出精美绝伦的千里眼!”

重赏总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此事要保密,一丝风声都不能泄露,但有只言片语泄露于外,必定严惩不贷。”

“遵将军令!”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