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书不语唯杀人,天意何其神妙哉!(求订阅)(3/5)

不会轻易改换门庭的,他们为了扶苏,更为了自己,定然会逼着扶苏跟秦落衡争储君之位。”

“两公子相争必加剧秦廷内耗。”

“甚至于......”

“有时我等还需帮扶苏一把。”

“只要秦落衡久久不能被确立为储君,那大秦朝堂便会一直陷入内耗,秦廷不能凝成合力,对我等而言,那无疑是天下之好事,何乐而不为?”

闻言。

项梁抚须大笑道:“范兄所言极是。”

“范兄或有所不知,扶苏这几年在楚地推行新田政,若非我等氏族有意压着,恐怕地方早就沸反盈天了,原本我等只是想把扶苏糊弄过去,以免楚地遭到秦廷过多重视,进而让我项氏失去壮大之机,没曾想,最后竟是帮了自己。”

“哈哈。”

范增也笑道:

“或许这便是项氏的运道。”

“一啄一饮自有天数。”

“项氏无形间助力了扶苏,而你这侄儿又不书不语唯杀人,或者有些事早就已见了端倪,只是我们未能看破罢了。”

“现在只需继续蛰伏,静待天下之变。”

“无论是嬴政暴毙,亦或者储君之争越发激烈,亦或者秦廷开始对六地官员动手,这都将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甚至......”

“在我看来,六国贵族有些多了。”

“靠秦廷之手,枝剪一些也是件好事,毕竟人一多,心思就杂,心思一杂,就很容易被各个击破,甚至会成为累赘负担,少一些人,也能更加的凝聚战力,也才能最终在秦决策出错时,给大秦造成致命一击,以致大秦崩亡!”

听到范增的话,项梁目光微动。

这些话甚的他心。

他也觉得六国贵族有些多了。

尤其是楚国贵族。

这一年多下来,随着景氏、屈氏等老氏族逃回楚地,他们复辟的声势不仅没有壮大,反而在内耗中不断减弱,这让项梁心中极为不满,但景氏、屈氏在楚地经营了数百年,远非他们项氏能比,所以他们一直都只能去规避冲突。

但躲避始终不是办法。

而范增说的话却正合他意。

项籍同样眼前一亮。

开口道:

“范夫子说的太好了。”

“我也觉得六国贵族太多了,尤其是景氏、屈氏这些老氏族,回来后,根本就没有想过复辟楚国,反而一直在地方跟我们争抢田地,争夺资源,让我们项氏苦不堪言,若非叔父一直劝阻,我早就把这两氏族给铲平了,还会让他们骑到我项氏头上?”

闻言,项梁脸色微滞,他狠狠的瞪了项籍一眼,试探性的问道:“近来我项氏的确遇到了其中的问题,不知范兄可有解决之策?”

范增眼中闪过一抹傲色。

自得道:

“自然有。”

项梁双眼一亮。

激动道:

“还请范兄告知,我项梁感激不尽。”

范增看了看四周,项梁当即会意,笑道:“是我心急了,城外不远有一间寒舍,还请范兄屈尊前往。”

范增笑着扶了扶须道:“敢不从命?”

几人谈笑风生着出了城。

儒家行刑之事,他们并未放在心上。

也不会放在心上。

......

另一边。

扶苏同样看到了这则告示。

当看到这则告示的内容时,扶苏脸色大见惊愕,甚至一时愣住没了话说,萧何此时正在扶苏身边,见到这则告示,眼中也露出一抹惊疑,他实是没有想到,秦落衡竟有如此胆魄,敢在儒家的发起地处决儒生,而且还要当众宣读儒生的罪责。

这可是将儒家彻底得罪死了。

更为甚者。

是在摧毁儒家根基。

他一直都很是高看秦落衡,但此时此刻,依旧为秦落衡的举止感到惊叹。

在沉默了大约顿饭时间,扶苏才回过神来,断然道:“不行,我需去一趟薛郡,儒生可杀,但不能羞辱,更不能在圣贤为学之地处决,这岂非是让我大秦自绝于读书人?”

“这如何能行?!”

萧何劝阻道:“公子莫要轻举妄动。”

扶苏道:

“这算什么轻举妄动?”

“我这都是为了大秦着想。”

“儒生犯法固然有罪,有罪自当依法惩治,但岂能这般羞辱?这岂非让世人笑我秦廷无度量之心?”

萧何道:“公子,处决儒生之事,朝廷早已做下决断,秦尚书令只是依陛下诏令行事,公子有何理由前去?而且陛下既将此事全权交予了秦尚书令处置,公子前去劝阻,便是在谏阻坑儒,这岂非是在蔑视法令?”

“秦尚书令前段时间,在鲁县遭袭杀,恐心中有所积怨,一旦做出决断,只怕是泰山难移,公子前去,岂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