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 开建大秦商贸(1/2)

三日后李由带着百冲复命。

“陛下,经过商议,大秦商贸若是开建,在不对太仓造成太大影响的情况下,需用时三年才能建成。”

这个时间可以接受,那么大的工程,三年已经很短了。

我点了头:“图纸之前已经画过了是吧?”

百冲立刻拿出手中的图纸:“回陛下,基本齐备。”

我起身道:“你们在这里稍坐,正好今日你们来了,一起去看看。”

“遵命。”

换了身衣服,我带着两人上了马车。

出宫之后没多久就到了预留的土地。

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在太阳的照耀下水光粼粼。

举目望去,远处就是繁忙的关洛铁路终点,正式名称叫新城站,民间通俗的称呼则是南坊,俨然发展成为了与东西两坊齐名的坊市,甚至已经有了赶超的势头。

紧邻新城站的是内陆港口,港口并没有因为冬天内河结冰就停止航运,早有官吏将河里的冰破开,只有一些碎冰浮在上面,来往的船只大都是在新城内部运送货物,作为关洛铁路的集散点,河上的船只还是不少的。

“从这里到新城站有多远?”

“大约一里半。”

算上大秦商贸的占地面积,建成后最近的门距离新城站不过二百多步,与新城站往来货物还算方便。

我想了想道:“当时没有规划从大秦商贸到新城站的道路吧?”

百冲点头应道:“是,那时水泥还不成熟,只是大概划了个修路的范围,没有详细规划。”

我思考了一会儿,询问道:“从港口那里引一条水渠围绕大秦商贸,能不能行?”

百冲沉吟道:“按理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新城土质坚硬,开凿那些运河并没有耗费太大的力气,不过此处无法与运河形成高低落差,成为死水的话很难保证水质,届时恐怕需要修建一所大坝,将大秦商贸的水渠与运河的水隔离开,如此就要建设汲水装置。”

我点头道:“这个简单,大坝建成后可以在旁边建一个水车,利用大坝水力带动水车,将运河的水汲取上去,水车也不用太大,能带得动就行。”

“陛下英明!”

“既然修了水渠,不妨在渠道两边也建上一条坊市,水渠上再设计几座风格多样的桥,这样就能与新城站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大的坊市。”

说简单点,就是修一条商业街,与大秦商贸互补,不然单独一座大秦商贸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李由接了话:“陛下,这样一来工程就会更大,或许工期也会有所延长。”

我呵呵一笑:“你们总说大秦万年,大秦能不能万年只有天知道,这大秦商贸若是连百年之计都算不上,大秦又何谈能够万年?”

两人跟着笑了笑。

世人都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传承万年的王朝,不管这个王朝前期多么强大,它所采用的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就像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它们都有各自的缺点,只能因时制宜,尽量选取它们的优点。

可只要制度存在缺点,随着王朝的发展就会出现矛盾,直至矛盾越来越深,无法调节,也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更不用说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土地兼并是永恒的主题,哪怕是再怎么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土地问题,只要存在土地兼并,王朝覆灭不过是早晚的事,只是或快或慢罢了。

又详细向他们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提议道:“自新城建成后,新的坊市都没去过,正好今日天晴,不如一起去南坊转转?”

李由和百冲互相看了一眼:“自无不可。”

李由本来想劝阻的,可转念一想,若说担心在咸阳遇到危险,那不是背后捅嬴绛的刀子嘛,嬴绛和赢讫都是朝廷重臣、宗室能人,还是别说了……

此时正在东坊巡城的嬴绛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即裹紧了身上的袍子,自语道:“真是老了,这么大的太阳还感觉到一丝凉意……”

这边我带着李由两人向南坊走去,孟合跟在身边,后面四五步吊着六名便装禁军。

到了南坊,这里的繁华程度超出我的想象。

首先便是各地来的客商摩肩接踵,其中不乏外国来的商人,码头和车站的力夫源源不断地将货物从车上、船上搬下来,再运往咸阳各处坊市;

其次坊市中的商铺也是人头攒动,各色小吃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在第一次上巳节出现的什么糖葫芦、糕点、烤肉、茶汤等等在这里都能见到身影。

当然,能花钱买这些吃食的大多还是衣着华贵的人。

走了半天我终于发现一个问题。

“没有卖青菜的?”

李由接话道:“是,青菜仍然只能通过秋季窖藏储存,能吃到这些窖藏的青菜已是不易,哪里还能奢求新鲜的青菜,有钱人家里不过能吃些韭黄之类不需要光照的蔬菜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