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镇州(2/3)

反正人口众多,就算多消耗一点,也是无妨的。

话说,这帮身材矮小的日本护卫队员也是尽职尽责,使唤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让他们做什么,无不遵命行事,什么腌臜恶事都能做,也敢做,还好管理。在工地上的朝鲜人备受压榨和奴役,虽然明白谁才是他们真正的苦主,但在北明多年积威之下,敢怒不敢言,只能把仇恨集中在对他们直接的施暴的日本人身上。

这些日本浪人也不在乎朝鲜人的想法,而且也更乐意担任这样的角色,充当北明手中一把锋利的刀。

说来也是苦逼,如今的日本虽然承平日久,但经济上完全沦为齐国和北明的殖民地,百业凋敝,民生艰难。破落武士和失格武士也是日益增多,沦为浪人。

江户、京都、大阪等几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大城市,聚集了数万衣食无着的浪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些浪人能被商人招募去保护主人安全或者看家护院,那绝逼要对天照大神三拜九叩,感恩不尽。但更多的浪人只能做一些短工之类的日结活计,有一顿没一顿的,苦不堪言,也失了武士所谓的尊严。

因此,能出海到外国谋一份工作,还是待遇相当不错的那种,自然要积极表现了。

目前,春华镇段铁路工地有八十多名日本浪人组成的护卫队,负责铁路工地上的治安和秩序维护,保卫齐国工程技术人员,装备的火器和冷兵器参半,同时还要监督管理近一千人的朝鲜籍苦力,防止他们怠工或者私自逃跑。

至于他们的薪水报酬,每人三块的月薪,还有价值一块五角钱的食物、薪碳之类的实物补贴,还有集体宿舍居住,温饱不虞,待遇优厚,由不得他们不死心卖力。

更何况,服务五年后,若是不愿意返回日本,可以选择入籍北明,并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将在日本的家人也接来,过上这种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双城子通往阜宁的铁路全长约一百二十多公里,途经山谷密林和多条蜿蜒河流,施工难度还是不小。更不要说,十月底至来年三月的隆冬时节,万里冰封,土地上冻,更是加大了施工过程中的困难,想要在明年六月前按时完工,还是极具挑战性。

不过,北明政府从朝鲜先后征调了六千余劳工,还将山林里的一些部落野民给揪出不少,就是要保证铁路施工路段始终拥有充沛的人力资源。在官人的眼里,有了人,再加上提供了足够多的粮食,就算是用脚给我扒拉,用牙齿给我去啃,也得保证铁路的施工进度。

在这种高压下,毫无疑问就是要残酷压榨筑路工人的体力乃至他们的生命。

天可怜见,冬季尚未到来,经过数月高强度的施工,使得原本数量超过七八千人的筑路劳工,已经陆续损失了四五百人,有工伤事故,有生病倒下,也有逃亡的,不一而足。这要是天气转冷,大雪落下,怕是损失的劳工数量会更多。

是的,北明的铁路施工管理人员在冬季到来时,不打算停止施工,准备能多修一段就修一段,只要劳工还能忍受,那就死命的给我继续干活。

说实话,当初北明在占领镇州时,并不太重视这片广袤的领土。天气寒冷不说,还没什么资源,到处都是深山密林,野人部落无数,根本就是一片未经任何开发的蛮荒之地。若是将宝贵的移民资源丢在这里,那也太暴殄天物了。

作为北明核心统治区的云州(北海道),虽然也比较冷,但好歹有一股暖流(对马暖流)经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在冬季时,一般最低气温也只有零下十几度的样子,降水量有800毫米至1200毫米,也算充沛。几乎不受梅雨和台风的影响,四季分明。仅开发数十年,便成为北明最大的粮仓所在。更不要说附近的渔场(北海道渔场),那渔业资源简直不要太丰富,随便一网打下去,便能兜上满满的鱼获,鲑鱼、狭鳕、鲱鱼、沙丁鱼、秋刀鱼……,个头肥大、味道鲜美,成为广大北明百姓口中最主要的肉食补充。

镇州有什么?

木头?

距离云州更近的苦叶岛(今库页岛)木材资源更丰富。

渔业?

能比得过云州附近的渔场!

毛皮?

嗯,当然,这个也算是一种比较值钱的玩意,不论是卖给齐国人,还是卖到大陆,都能换回不少银钱。

好吧,可能是仅仅出于这个原因,早期的北明政权便有些不情不愿地开始在镇州移民拓殖,征服当地土著部落,建立地方政府,将这块蛮荒之地纳入北明治下。

可是,后来北明在针对清虏和伪秦(没错,北明一直坚持自己才是大陆上的合法政权,秦国孙氏不过是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的局部战争中,频繁征调镇州地方土著参战,发现这些野人在经过简单地调教后,战斗力相当高,而且悍不畏死,不论是作为大军的斥候、哨探,还是冲锋陷阵的敢死队,绝对是军队中最好的炮灰,哦,不是,应该是最好的兵源。

为了加强己方军队的战力,北明政府随即在镇州、苦叶岛等地大肆征召土著为伍,配合强悍的火枪兵,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