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章 窗口(2/3)

农存在,没有形成严重的土地兼并情况。若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在缴纳了朝廷的赋税后,大部分百姓的日子过得也算不错,虽然没有江南地区百姓那般富庶,但起码不虞冻饿之困,可以安稳地过一个舒心年。”

在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上,齐国皇陵城镇守使齐德轩见皇孙齐泽烜透过车窗看着公路一侧的村落,似乎对那些破败的民居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便轻声解释道。

“在登州的百姓,生活相对其他地方而言,算是不错的。最起码,在农闲时节,可以到蓬莱城,或者皇陵城中打些零工,赚取一些现银,用于缴纳朝廷的赋税。这要搁着秦国其他地方,一年到头的收息,也就指着地里长出的庄稼,根本没有多余的银钱。夏秋两税,只能将不多的收成卖了去换钱,最后留给他们过冬的粮食也就所剩不多了。好在,秦国的百姓勤劳用心,会在田间地头栽种一些土豆和玉米,还有红薯,混合着不多的稻米和小麦,也能填饱肚子。”

相较于江南的人烟稠密、民间富余安乐的景象,北方就地区就显得有些人口稀少,经济上也是比较凋敝。

盖因,经历了明末流民暴乱、清虏入侵、大秦北伐等数十年的战乱,不仅将整个北方地区打成一片白地,经济遭到彻底的摧毁,地主阶级也几乎一扫而空,而且还造成了庞大的人口损失。

待大秦二次北伐,驱逐清虏,收复北方后,积极恢复地方民生,将大量无主的土地分给农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北方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处于人少地多的情况,甚至很多地方都是荒芜人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阶级矛盾。

再加之,为了防范北明和东丹、渤海等几个外东北地区势力,大秦还不断迁移内地百姓前往辽东,进行移民实边,充实边疆地区人口。漠南、漠北、青海、河西(走廊)、西域等地区的移民,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大量内陆地区的富余人力。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北方地区人口增长较四十年前,几乎翻了一倍多,但却仍旧显得有些地广人稀。

更不要说,还有不少海外诸夏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来大陆境内招揽或者“拐带”人口,他们除了在地狭人稠的江南地区活动外,还有就是在北方沿海一带,鼓动那些想谋求更好生活的秦国百姓,去海外淘金,发大财。

没错,除了齐国本土及海外领地不时传来某处发现金矿或者银矿的消息外,北明也言之凿凿地说在镇州、苦叶岛、银州等地相继发现储量巨大的金矿,吕宋的郑氏和卫国随即跟着大肆宣扬,其控制下的岛屿也有许多金矿和铜矿,顺国、河仙、谅国自然不甘落后,纷纷自承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金银矿产。

一时间,好像除了神州大陆,海外到处都有金矿,引得大秦百姓无不心生向往。

他奶奶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这要是到了海外,淘些金子回来,岂不是一步就迈入了富贵人家,吃香的,喝辣的,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福延子孙。

怀着淘金发财的美梦,许多人偷偷登上海外诸国派来的的移民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梦之旅。

“咱们齐国每年从蓬莱港至少会拉走上万的移民。”齐德轩笑着说道:“差不多有八成的人会被送往汉洲本土和南洋领地,剩下的则会被输送至殷洲(美洲)几个总督领地。”

“秦国朝廷上下不是严厉禁止国中百姓随意出海外奔吗?”齐泽烜闻言,不由好奇地问道:“既如此,怎么仅蓬莱一地,每年就能招揽上万的移民?”

“殿下有所不知。”齐德轩说道:“如今在秦国境内,出海外奔的行径,都已然被人做成了一门产业。仅蓬莱县,组织移民的舌头和中介不下百人,参与人员里除了地方强横势力,还有官府、镇兵、水师,以及一些黑恶地痞之类。再加上海外各种商人、种植园主、矿山投资者,以及南洋诸藩政府参与其中,使得秦国移民活动蔚然成行,禁无可禁。说来也是可恼的很,南洋诸藩总是暗地里打着我齐国的名义招揽移民。待将移民哄骗上船后,一股脑地就把人拉到了自家领地去了,让人哭都来不及。”

“南洋诸藩就算将人骗了去,想来也不至于苛待他们。”齐泽烜听了,不由笑了起来,“最起码得给人家分地分房,好生养个两三年,当不至于让人哭叫后悔的。他们也是知道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都是华夏同族,是可以倚为自己人的。也只有汉人的数量多了,才能彻底压制各自国内的土人和蛮族。”

“话虽如此,但秦国百姓素知我齐国富庶,对待移民也是极为优渥,心中无不向往之。可谁知道,费尽心血,还会花了不少银钱,却被南洋诸藩给骗了过去,难免心中失落。说起来,也是那些舌头和中介太过黑心,哪家给的好处多,便会不择手段、极尽哄骗,将不明就里的移民给弄到了船上去。好嘛,只要移民船只离了港,可就一切身不由己了。那些诸藩的移民船,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一路上根本不会做过多停留,更不会驶入我齐国沿途港口和领地,甚至会一口气直接驶回自家港口。”

齐泽烜听了,只是笑了笑,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