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章 移民不能停!(2/3)



“另外,世子一行访问团前往新法兰西,购买粮食、农具及其他日常物资,花费两万余,还有订购的五艘渔船和附属渔具,招募渔民,又是接近一万元。……哦,还有两月前,在本土订购了两艘八百吨型制的武装机帆船,还加上招募技师和水手,这又是两万五千多元。……宛丘堡的兴建、港口炮台的装备,以及安陆(今新斯科舍省阿默斯特市)的煤矿开发、长兴岛鳕鱼加工厂的建设、下半年陆续抵达了两批移民运输费用和安置费用、官员和属吏的每月薪俸、向新英格兰地区采购牛马牲畜……”

“好了,好了!”陈王顿感头如斗大,脸色也垮了下来,对周遭那些移民纷纷前来叩拜问候也置之不顾,面目狰狞地问道:“也就是说,陈王府在未来一年半时间里,若没有更多的进项,那我们陈州将面临财政枯竭的境地?”

该不会要动本王的“小金库”吧?!

“……确实如此,殿下。”代文训咽了一口口水,艰难地点了点头,“除非我们陈州停止从本土以及秦国、朝鲜、日本等地的官方移民活动,并且还要稍稍降低一点移民安置待遇,还有就是……,就是停止免费义务教育,以节约有限的财政资金,再加上尽可能对阿卡迪亚人征收足额的赋税,增加长兴岛渔业收入,说不定还能勉强维持,使财政不至于枯竭耗尽。”

“不行,移民不能停!”陈王坚决地说道:“你要知道,整个青川有阿卡迪亚人近六千余,长兴岛也有英格兰、苏格兰,以及法国移民两千余,再加上两地数量不详的印第安和因纽特土著,我们汉人数量就显得太过稀少,无法对他们形成压制之势。长此以往,我们陈州如何能稳,安全如何能保证?”

“可是,殿下需知,移民不论是从本土招募,还是从秦国、朝鲜、日本收拢,耗费极大,差不多一个移民囫囵地运到陈州,就高达三四十元,加上此后的安置费用、物资补贴,差不多奔着五十元去了。即使这些移民被妥善安置,但他们至少在三年之内也不能为陈州提供任何税赋贡献,反而需要地方政府继续供养。这每月下来,怕是要吃掉我们陈州半数以上的财政。昔年,我齐国立基之初,每年移民耗费便占了财政三四成以上,若非汉洲本土陆续发现几座储量丰富的金银矿场,怕是也无法维持这般浩大费用数十年之久。”

当年汉洲移民,不仅距离大陆更近,而且家里有矿,再加上太祖皇帝点石成金的手段,才得以维持长期的官方移民活动,如此方有我齐国数千万人口之基。

可我们陈州有啥呀?

木头?

鳕鱼?

还是承诺无偿分配一百五十亩地?

“移民费用就算再高,我们陈州也必须勉力维持。”陈王看着原野上三三两两散布的移民,沉声说道:“在这片荒僻的北美之地,周遭皆为夷人的情势下,若我陈州没有足够多的主体民族,别提未来之发展,说不定在地方纷争骤然而起时,我们连脚下据有的土地也无法保住。观英法两国于北美大陆争斗百年之例,便可体味到人口数量多的优势之所在。法国人屡屡败于英格兰人之手,除了其海上实力不济外,其殖民领地的移民规模太小,绝对是最为关键因素之一。我陈州要想立足,想要有几分自保之力,非有数万人规模不可!”

英法两国在北美大陆一百多年的竞争中,尽管法国人名义上占据了圣劳伦斯河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但其人口规模却一直都是硬伤,始终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这与他们的殖民政策长期失误所导致的。

纵观法国人在北美地区扩张的一个半世纪,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极为注重商业掠夺,而且主要追逐毛皮贸易的利益。

也就是说,它始终停留在英格兰、荷兰甚至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17世纪早期商业殖民公司的阶段。

而英格兰在北美的殖民活动,早在与法国角逐加拿大以前,就开始转向以农业殖民开发为主(哈德逊公司例外)。在1641年,新法兰西移民只有可怜的三百多人,而南方的英格兰殖民地,仅新英格兰一地就有五万之多,远远超过新法兰西。

当然,路易十四亲政后积极进取,改变以前重视毛皮贸易、轻视农业的传统,改革殖民地发展模式,由公司殖民地转变为与本土一致的行省制,试图促进当地的农业殖民开发。但是,随着太阳王的好大喜功,为了争霸欧陆,连续开了好几局“3”或者“4”、“5”,导致财力不继,未能持久。

到了1663年,新法兰西的移民仅增至两千六百人,而新英格兰一地则增加至八万人。

当时被财政搞得焦头烂额的法国财政总监柯尔贝尔曾写信给时任新法兰西高官的塔龙,说不要太过指望来自本土的移民,而是要教化当地的土著人来扩大和巩固殖民地。

正是受这种弱化移民政策影响,到目前为止,新法兰西移民人口规模不过三万五千至三万六千人,还都是依靠自身微弱的人口基数内生增长的。而这个时候,新英格兰地区则拥有一百多万人口,对新法兰西领地形成碾压之势。

人口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