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辽东,钢铁巨兽的影子(1/2)
“……”>
朱元璋陷入一阵沉默之中,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朱成并非无的放矢。>
南北学子拒靠之时,体现出大明南北差异。>
南方更加富足。>
土地肥沃。>
常年免于战争侵扰。>
从古至今,有名的读书人,尽皆都是出自南方,古有‘江南四大才子’。>
从未有过辽东四大才子之类的美称。>
“有什么问题吗?”>
朱元璋思忖一阵,略有些冰冷的说道。>
——他这话。>
身为帝王来说,实在是太过无情。>
老朱的意思是。>
既然南北有差异,那就让南北继续存在差异呗,又不会演变出什么大问题。>
这又不是朱元璋自己的过错。>
北方天寒地冻。>
土地不肥沃。>
实乃天命!>
没办法啊。>
“……”>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成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凝重的神色?>
南北差异可以忽视?>
“我并不这么认为。”>
“老赵,你的见识,还是太过局限,北方虽然土地不够肥沃,但是随着红薯、玉米、土豆这三种主粮的出现,耕地已经不是‘硬通货’。”>
“嗯,这点没错。”>
朱元璋点了点头。>
没错。>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需要全员耕地,耕地是有溢出的,已经是一个确定的结论。>
“上天是公平的,一个地域,土地不适合耕种,那么就一定尤其独到的价值。”>
朱成思索少倾,然后脱口而出。>
“煤炭。”>
“煤炭?”>
朱元璋大感意外。>
不知道朱成为何说出煤炭,大明的煤炭多开采于西山,难道说北方也有煤炭资源?>
“不是也有,而是重头在辽东那片区域。”>
朱成看穿朱元璋的想法,开口说道。>
“而且还有一点,北方虽然土地不适合耕种,但是却有大量的平原,不像是南方,水系众多,而且有不少山川。”>
“临近矿产资源,而且大量平原,这就是重工业最理想的集群地啊!!”>
“重工业?”>
朱元璋听到一个陌生的词汇,下意识的轻咦出声。>
“嗯,与轻工业相对立,重型的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炼钢,造船,军工等等。”>
“哦……”>
朱元璋很轻易的就理解了重工业的意思。>
“现在的大明,已经完成初步脱产,别说三口之家,就算是五口之家,也可以凭借夫妻的劳作来养活。”>
朱成用手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计算着说道。>
——这并不夸张。>
土豆、玉米、红薯三种作物大规模推广,粮食产量大大增加,而且各种产业的增设,会让女性也有工作的机会,夫妻的价值产出。>
比元末不知道高多少。>
剩下的人干什么?>
读书。>
对。>
推行素质教育,也是朱元璋在暗中做得事情,还有呢,不能读一辈子书吧?>
工业化。>
顺理成章。>
这是一种需求,时代诉求。>
“一两家钢铁厂看不出来啥,甚至就大明第一艘钢铁战舰可以建立在汉中,但是一旦产业完善,就更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地价,运输价,人力等等。”>
“很显然,如果在大明选择一块土地,成为工业心脏,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
“辽东!!”>
朱元璋抢先一步回答道。>
“如果辽东有足够的矿产资源,那么大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媲美辽东。”>
朱成点了点头,对朱元璋投射以‘孺子可教’的眼神,给朱元璋高兴的挠了挠头。>
刘伯温:……>
一旁的刘伯温看到这一幕,因苍老而凹陷的眼皮都不由得上挑几毫。>
这父子关系……>
……是不是有点问题啊??>
怎么朱成夸奖朱元璋。>
朱元璋一脸高兴。>
刘伯温:???>
不过不得不说,朱成所表现出的才学,就连刘伯温也不由得为之赞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特种岁月
狂凤重生,惊世大小姐
明日末世的NPC之重返城市
信仰法则
现代异闻事件薄
渡劫十万年
竹马超傲娇
国后无双:皇上,请下榻
灰龙崛起
极品清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