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十万流民(1/2)
一名名兵丁手持的火把,在护城河前方站立,将10个粥棚照耀的灯火通明。>
在粥棚向三晋之地延伸的方向,每隔不远也能看到兵丁手持火把站立。>
火把的长龙。>
就是一列列从三晋之地逃来的流民啊。>
同样是灯火。>
和汉中府内的繁荣相比。>
这片面积更大的灯火长龙,却是带给人无比的萧瑟。>
“这得有多少流民啊?”>
朱元璋望着灯火的长龙,不由得感叹出声,由于是黑天,火光特别明显,就算微小的火把,在远处也足以引人注目。>
由于透视结构,近大远小。>
朱元璋可以清晰的判断,那远处如同萤火虫般的小火光,到底距离他们多远。>
这可是……>
10个粥棚啊!!>
虽然应该没有第一天十里流民那么恐怖,但粥棚数量多起来。>
导致现在目前围在汉中府前的流民数量,远远的大于第一天的两万。>
“粗略的估计,应该在十万左右,大概是怀成县、张北县的流民。”>
朱成发现三人后,从粥棚走过来,站在在三人身边,喃喃自语的说道。>
——流民的到来,也是具有规律的,数量并非匀速增长。>
而是呈阶梯式。>
偶然爆发。>
原因很简单,三晋之地的人民居住在不同区域,州府、郡县……>
一个怀成县的村民到了,说明怀成县的所有人,都会在近似的时间来到。>
这种增长方式,对于汉中府,才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就突然爆发出大量流民。>
难以预测。>
此时。>
徐妙锦披着淡淡白色纱衣,站在朱成身后,在见到朱元璋三人后,徐妙锦微微福身,算是隐晦的打过招呼。>
“……”>
徐达见到这一幕,隐晦的一挑眉。>
——怎么样,他说的没错吧!>
徐妙锦并非是没认出来三人,反而其心聪慧如兰,知道三人不愿意暴露身份,故意假装不认识!>
可是朱元璋和蓝玉的注意力,却是放在流民的浪潮上面。>
没有看徐达。>
“康王殿下,怎么样,十万的流民还应付的住吗??”>
朱元璋问道。>
“还行。”>
朱成耸了耸肩,看向粥棚。>
朱元璋三人的视线,也看向粥棚,大锅熬煮的菜粥,黏黏糊糊一大碗,而且还配送一个馒头。>
对于免费的赈济粮而言,这已经是非常优秀,最起码粥不是清汤寡水,一碗下去,饱腹感充足。>
更何况还有馒头。>
从赈灾粮来看,汉中目前还撑得住,可是这样发放赈灾粮,真的没有问题么?>
就算换做老朱。>
发放赈灾粮,也会尽可能的节省一些,一顿半个馒头,粥有小半碗米也就足够了。>
“康王殿下,汉中目前还有多少粮食,足够这样提供赈灾粮么?”>
朱元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问道。>
他怕朱成缺少赈灾经验,盲目的将粮食发放出去,倘若后期缺少粮食,那就满盘皆输啦!>
“灾情最严重的汝宁府和怀庆府刚刚向咱索要粮食,咱刚给出去一部分,还真是不太够啊。”>
朱成喃喃自语道。>
“你……”>
朱元璋无话可说。>
明明他这里是流民浪潮冲击的第一线。>
朱成竟然还有心思赈灾。>
朱元璋可以想象到,汝宁府和怀庆府收到的第一批赈灾粮,绝对是来自于朱成。>
不过汝宁府和怀庆府,的确是最需要粮食的地方,那里是旱灾的中心。>
如果没有足够粮食发放,民众慌乱逃窜,反而会造成更恶劣的后果。>
流民数量……>
会进一步增多,那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赈济汝宁府和怀庆府,也是帮助了汉中。>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朱成似乎知道朱元璋的想法,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
“汝宁府和怀庆府,这两大人口大府绝对不能先出现流民潮,只要这两大州府暂时安定,那么汉中就还算顶得住。”>
“粮食是否短缺是一回事;怎么发放又是另一回事。”>
“将粮食运到汝宁府和怀庆府,由当地政府官员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天记行
超级修真强少
重生手艺人
你上我下
炼仙
统御万界
灭天魔尊
炼体成神
红楼:我在贾府带妹修仙
官途之透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