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游学(下)(2/4)

罗奇才的县试,也是刘华主考的,自然有师生之谊在里面。

府试、院试之后,考中生员,取了府学一等廪膳生。

但是,罗奇才两次乡试不中,不想蹉跎年华,故此回乡当起了讼棍。

秀才、举人是地方的中坚势力,乡绅耆老也多半在他们之中产生。

地方官轻易可不敢得罪他们,一旦得罪,政令难行,乌纱帽还兜得住么?

按理说罗奇才是秀才,贾琮连个童生都不是,此举未免有些欺负人了。

刘知县犹豫少许,还是稍微点头与秦业听着。

罗奇才面色一喜,看向贾琮的眼中闪过一抹戏谑。

贾琮眼观鼻鼻观心,淡淡道:“恭敬不如从命。”

罗奇才微愣,连个童生都不是还装上了?

真以为我给你脸了?

他是存了心思想借此羞辱。

虽然已知贾琮的来历,有神童之名。

但是贾琮在外还没有名声,秦业人脉不广。

陈东生也不好替他宣扬。

是以罗奇才并不太放在眼里,若有若无的轻视:“琮乃王宗,枉纵枉纵?”

话音一落。

秦业首先皱眉,心有不悦,侮辱人?

罗奇才的上联是拿人名字说事,话里有话。

大概意思是,你贾琮既是君王之恩下的大宗族出身。

难道你就可以凭借皇恩、祖宗,姑且放纵吗?

你不觉得羞愧吗?

第一句把人名字分开,第二句还是谐音。

王宗、枉纵,一语双关,可不是那么好对上的。

这不仅是当面打脸!还是变相地打脸!

刘知县不置可否。

贾琮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罗为四夕,死兮死兮?”

罗字拆开是四个夜晚,四个夜晚你就要死了吗?

秦业面色稍霁,又想:“这个弟子还是锋芒太露了些。”

罗奇才面色一变,霎时又恢复如常,笑哈哈道:“嘻笑之言,勿怪勿怪。”

他心中更笃定要挟怨报复,口舌之争半文不值。

“哪里哪里。”

贾琮谦虚,两人互相谦礼好似正常学术交流一般。

刘知县点头道:“各作一首五言诗吧。”

虽然当今时代注重四书八股。

但试帖诗还是要考的,叫做五言八韵诗,规定制式。

当下刘知县只说五言诗,不规定句式、限韵。

罗奇才飘然,张口就来:“云散清风暖,定河水犹寒。

兰舟江渚上,楼阁白云间。

永定青青草,都门漫漫山。

相邀三五子,短棹载歌还。”

整首诗,充满了富人生活的闲情逸致,秀才毕竟是秀才。

刘华、秦业又看向贾琮。

贾琮目光悠远:“炮火起卢沟,昔年抗战遒。

雄狮今又吼,古渡警千秋!”

刘知县抚掌大赞:“语言凝练,立意高远,秦郎中。

你这学生,本县也起了爱才之心!不必多说。

待明年癸酉二月,来宛平参加县试,好好回去温习四书。”

“是罗师兄承让晚生了。”贾琮彬彬有礼,秦业大喜。

原是谦让的客套话,可贾琮这语气听在罗奇才耳朵里,却是极为讥讽。

他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堂堂秀才,竟然被一个童生都不是的蒙童比下去了?

往后的脸往哪搁?这脸打得真狠啊!脸疼啊!

谁是红花,谁是绿叶,清清楚楚!罗秀才暗暗咬牙切齿,强笑了笑!

秦业的工部队伍就是一个中央考察队,没有决策之权。

刘知县留他用饭。

一是宛平县境内的永定河或许用得着他们。

二是他们毕竟由朝廷派下来的......

但是刘华并无巴结、送贿、小心翼翼之举。

据贾琮从秦业的话中揣摩,他出差是内阁决策。

皇帝都没真正留心,且在营缮司。

其他员外郎、主事等都盼他滚下来,正好接替他的位子。

无法与真正的钦差比拟,刘知县便也不用迎接、安排行辕住宿。

归途路上,夜已宵禁,灯火阑珊,凉风轻拂酒幌,天色沉郁如墨。

秦业郁郁不得志的方正脸上,偶尔露出一点慨叹:“景之,那罗秀才在地方颇有些势力。

指不定是朝中有人,还是不要轻易冲撞为好。”

“先生放心,学生会有分寸的。”贾琮眼珠转了转,不以为然。

谨慎归谨慎,可也不能当个乌龟八蛋,别人欺上门来,自然不能缩头缩脑。

最主要是得知己知彼,才能想方设法,见招拆招。

“这个学生啊......”

秦业为官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