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缺个高手保镖...(2/3)

但是涉及人命的案子,封建统治者也是很重视的。

按体制、规制,不但县衙、府衙没有权力处理人命案子。

就是按察使衙门、巡抚衙门、总督衙门也不能私自处理。

必须层层上报移交,交给刑部处理。

刑部再定秋审、热审还是会审,作出批示。

发出刑部文书,地方才有权力决人生死。

当然,这只是通常情况。

有些一省大员拥有王命旗牌、尚方宝剑,都是例外。

“人命”,也要看是谁的命!

民不举,官不究,谁管你死活?

更何况是人分三六九等的时代。

罗文、李甲长等人之死,刘华是准备好有措辞的。

不会牵扯到自身,任何时代的法律都有空子钻,撇得干净。

就像那薛蟠打死冯渊,冯渊可不是一般平民。

算是比较富裕的小地主,薛蟠照样活蹦乱跳。

法律?

抱歉,古代法律是为更高的地主阶级服务的。

死了几个小民掀不起什么波澜,不过,要是引导民众打死秀才,那才是不明智的。

秀才、举人这种最接近官员的阶层,他们的影响力比民众更大。

况且,罗秀才在宛平县学有不少支持者。

真闹大了。

刘知县不止乌纱帽保不住,恐怕还会有牢狱之灾、性命之忧。

“列位乡亲父老,本官可做担保,筑堤大事。

以次充好,贪赃枉法者,下不为例。”

此番使得罗奇才吃了一个哑巴亏,又解了贪污之事。

刘华略感欣慰:“竣工之日,本县再修河神庙,以供父老上香祈祷。

列位,此次疏通河道大有成效。

全赖朝廷工部秦郎中门徒贾琮,他是咱们宛平县父老的恩人呐。”

秦业捋胡须一笑,推出贾琮。

贾琮在高坡四方作揖:“承蒙县尊厚爱,折节采纳,父老乡亲们淳朴恭谨。

还望诸位但听在下一言,此时切忌不能大闹罗秀才私宅。

虽然法不责众,但也要有限度,到时不仅牵连县尊,乡亲们也会受到连累。”

刘华点头,朝周围下官们称赞道:“听听,说得多好啊。”

他现在越看贾琮,越发喜爱了,恨不能马上取他为县试案首。

秦业心中嘀咕:“只说此时不能闹,那就是以后能闹了?

这小子.......不过这事儿做得漂亮,贪官污吏,死不足惜!”

人群中有些里甲耆老,认出贾琮是隔三差五过来勘察的那位小哥。

顿时生出敬佩:“贾公子说得好,我们不能再闹了,那罗奇才是讼师。

我们这般到他私宅外一闹,他就有把柄可抓了。

罗文是他的家奴,他还可以撇清,说成罗文倚仗权势,自作主张的!”

里甲、耆老常和县衙胥吏接触,见识是比普通民众高的。

在那个出声的里甲领头下,民众安分下来。

赵里长笑道:“贾公子真是神童在世,草民听墅师/说书的讲过。

三国时有曹冲称象,贾公子这般年纪,比宛平神童祁玉还要厉害!”

“胜之,胜之啊!”

算尽机关、出尽风头,刘华把留下的河道事宜交给佐贰官县丞。

他们先回县衙。

哪里想到,热情的民众竟自发组织。

将他们送出五六里,浩浩荡荡直达卢沟桥下。

“此民心平生罕见啊。”马典史感慨。

卢沟桥下,日落黄昏。

“体民爱民”的知县大人,大手伸出三尺长袖往后一挥。

为官多年,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宛平百姓的热情。

刘华忍不住热泪盈眶:“去他娘的罗奇才!本官也不怕什么吏部考功司了!”

看着百姓远去。

贾琮在沿岸边踱步良久,笑道:“先生会不会怪学生太过胡闹?”

“你哪次不胡闹了?”

秦业瞪了一眼又正色道:“这是为民为利的事,做得好。

只是你与那罗秀才的恩怨,恐怕会更深一层,你要担心。”

“先生放心,学生自有打算。”

秦业看着他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有了刘华帮忙造势、扬名,不消几日。

贾琮神童之名、文曲星下凡、灵光保佑等名声。

瞬间传遍宛平,不少准备明年县试的人,都紧张起来。

.......

.......

罗奇才的脸色青一阵、红一阵,交替接换。

就像开了染坊又像雨过天晴,横跨永定河、远山的彩虹。

“罗文事败横死,刘华那老头必定有空子钻,道义都站在他那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