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五章 一名合格的侦探就是要能触发命案(2/3)

居住的地方,就见一群门客护卫,三三两两地聚集聊天,发现两个锦衣玉袍的少年郎到来,赶忙齐齐起身行礼。

夏安泽目标明确,来到一位满面风霜的老者面前,脆生生地唤道:“褚老!”

老门客赶忙行礼,本就佝偻的背又往下弯了弯:“十八公子有何吩咐?”

“这是我府上的门客,爹爹说过,天底下的事情,即便朝廷不知道的,问褚老都能有意外收获呢!”夏安泽对着吕公孺介绍之后,又看向老门客:“褚老,我们想知道爹爹收藏的那些古物里面,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来历!”

老门客本来还以为什么事,一听此言,身体明显放松下去,干瘪的嘴巴扯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正常买卖而已,哪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来历?”

夏安泽不想在新认识的朋友面前失了面子,赶忙道:“褚老莫不是欺我年少,我在院中可是听爹爹说过,有些宝贝来之不易,颇花了他一番心思呢!”

“夏相公能说的,老朽也能说么?”

老门客心里无奈,但对于两个半大孩子,显然还是以哄为主:“老朽确实知道些事情,请两位公子听老朽慢慢道来……记得夏相公知黄州时,黄州贫困,盗匪四起,相公一至,就如久旱逢甘霖啊……相公离任时,黄州父老乡亲哭成一片……那盏水晶杯,就是当地大户郭家所赠……”

“老朽又记得襄州时,那一年襄州发生大饥荒,百姓开始流亡,盗匪乘机行窃……夏相公一边剿匪,一边打开公廪,向灾民放粮,又劝说全州的富人拿出余粟,用来赈救灾民,活了数十万人命呐……襄州百姓感怀相公的恩惠,不仅刻碑,还敬献古物,助夏相公立作……”

夏安泽起初还听得兴致勃勃,可听着听着,怎么全是父亲治理地方有功,被富户百姓有感于知州恩德,主动将家传宝物献出来的事迹,小脸越来越沉。

吕公孺也似笑非笑,过了,过了啊!

眼见这两位都不好糊弄,老门客有些尴尬,鼓了鼓嘴,终于被逼出了一件真正的江湖轶事:“夏相公知襄州时,当时江湖上有三位大盗,想要趁着饥荒大乱,劫掠富户珍宝,很是闹出了一番风波……”

夏安泽问道:“哪三位大盗啊?”

老门客笑道:“一人盗术高超,自号‘空空儿’,用的是前唐传奇之名;一人轻功绝顶,人送外号‘千里追风’;最后一位……叫‘陷空’,也是个厉害人物……”

吕公孺目光一亮,夏安泽激动地道:“是爹爹在三位大盗手里,保住了当地富户的宝贝,他们才将古物献上么?”

老门客道:“贼子具体作为,就不说出来污了两位公子的耳朵了,夏公只是小施手段,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空空儿’和‘千里追风’都折在了襄州!”

夏安泽大是失望:“别不讲啊,具体说一说啊!”

老门客苦笑:“公子,老朽年岁已高,当年的事情也记不清楚了……”

“好吧!”

吕公孺听到了关键的人物,依旧不动声色,来时师父可关照过了,不要以为自己有几分聪明,就能小觑别人,这些可都是老江湖,任何引导向的暗示都可能露出破绽,最好的法子,莫过于多听少说。

夏安泽则很不满足,发现襄州的事情问不出太多来,只能询问别处:“还有呢?我爹爹历任地方,总有些别的大事吧?”

老门客眼珠转了转,继续往下说,倒是多了几分精彩,只是一听就有几分传奇话本的引用,虚虚实实,当不得真。

吕公孺依旧仔细聆听,很快发现都不对劲。

夏竦历任五地知州,黄州、襄州、寿州、安州、洪州,而这位褚老,其他四州的事迹都说了不少,唯独略过了寿州。

眼见故事即将完毕,吕公孺找准时机,突然开口:“我听长辈提过,江南巨富崔致庸,也喜欢收集天下古物,褚老跟着夏公历练地方时,也去过寿州吧,那里就是江南之地,可听说过这位崔员外的事迹?”

此言一出,老门客面色陡变,视线下意识往旁边看去。

吕公孺双目一眨不眨地盯着他,见状也一并看过去,发现不远处同样站着三名门客,似乎在窃窃私语,又好像时刻紧盯着这里。

此时眼见褚老和吕公孺一前一后往那边看去,三名门客的视线与之冷冷地碰了碰,即刻扭过头去,很快转身离开。

老门客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惶,吕公孺则将那三人的相貌身材记在心里,同样也发现了这位老者的异样。

夏安泽则根本没有发现这些,还在催促:“褚老,你听过那个崔员外么?”

老门客涩声道:“没有……啊!听是听过的……但从未有过来往!”

“原来如此!”

吕公孺道:“褚老是不是累了?我们打扰了……”

老门客挤出一抹笑容,躬身道:“多谢公子吕体谅,老朽告辞!”

目送这位佝偻的背影蹒跚着远去,吕公孺小脸凝重。

没想到仅仅是“崔致庸”的名字,还没有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