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6章 权势滔天(1/2)

……

对于隆圣帝的问题,徐平早已经料到。

朝中势力虽然盘根错节,不过自打凉州回来,他便已经对这几人的背景做了一定了解。

有了自己的了解,加之陆铮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这几人,没有太大问题。

张士杰的父亲乃城建司司丞,位高,权弱,并且隶属于天政府。与司徒文和萧如讳没有太多关联。

郭子韬的父亲则是戍京司副统领,不在内府任职,属武政府下辖,背景同样比较干净。

而李庆就更简单了,其父虽在布政府掌吏司任职,不过四品宣政令。论及职权,还不如自己。且为官清廉,口碑不差。

除了许阳的关系复杂一些,其他人都不是问题。不过,其父虽为戍边司司首,但各司司首、司丞均为内职,并不直接领兵。同时,还受韩忠节制,应当也没有大问题。

“皇伯父既然要整顿朝纲,侄儿自当为您分忧。这些人的背景,侄儿清楚,当不会有什么意外。若是真有问题,那便是罪有应得。”言罢,徐平躬身以礼。

隆圣帝平淡的看了他一眼,而后微微颔首。“这几人可以调给你用。”徐平正欲拜谢,隆圣帝抬手制止了他。“听朕把话说完在谢恩。”

徐平点了点头。

“朕授你先决之权,凡不涉及二品以上的官员,你可以便宜行事。除了玄甲卫,剩下的两千豹营精骑,就是朕给你的底气。你可明白?”说着,隆圣帝于案台上拿出一块令牌,丢给了徐平。

接过令牌,徐平反掌一看,上面錾刻着四个大字:如朕亲临。

拿到此令,徐平眉头一紧。如今,他的身上已有了两块令牌,一块上刻:靖北王府;一块上刻:如朕亲临。

一块代表军权,一块代表政权。论及权势,除去四大柱国,朝内已然无人可望其项背。

徐平看着令牌,想起了徐沧回北境之前所说的话。他已经大致猜到了老爷子和皇帝之间达成了什么协议。

如若所料不错,隆圣帝助徐沧兴兵北蛮,徐沧助他重整朝纲,想必薛维民一案就是丢给蛮子的鱼饵。而且这个鱼饵分量很重,全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下那么大的决心,看来是薛维民自己毛遂自荐,难怪徐沧说薛家不容易。

“皇伯父,我虽任巡察使,可只限武政府与其下辖的各司营,并不涉及其他各府各司的巡察……”

隆圣帝叹口气。“徐平啊,这已经是朕能做的极限了。就这,还是让你父王一起出面的结果。你去过凉州,该知道那里是怎样的民生。”

徐平点了点头。凉州一行,给他的感触极深。

“瑜州营驰援定平,你也在场。他们是什么情况,你比朕更清楚。如今朝中满是尸位素餐,争权夺利之辈。

大周各地更是灾祸频发,民不聊生。境内匪军四起,境外大敌环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你说的吧。”

“回陛下,是微臣所言。”话题愈发沉重,徐平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嬉笑之色。

“说得很对。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是一切祸乱之始。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自然也就天下大乱。

先从各地的外营开始,你好好琢磨。下去吧。”言罢,隆圣帝挥了挥手。

“微臣告退。”徐平作揖以礼,转身离开了文德殿。

行至天政殿前,徐平抬头看了眼巍峨的大殿。这里,本该是为天下兴的地方,什么时候却变成了藏污纳垢之处。

就目前来看,一切都没有头绪,但瑜州营的粮饷之事,他还历历在目。

这些千里之外赶来的步卒,年轻时,奔赴北境,以拒蛮人南下。待到年老体衰,又驰援西境,抵抗元武入侵。

想到此处,徐平长叹了一口气。他们吃着糙粮,拿着陈旧不堪的兵器,十余年风风雨雨,四方征战,保家卫国。结果却是落得一身伤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样的国家,何以报效?这样的朝堂,正该清洗。

“对大周而言,隆圣帝是个好皇帝。但他不可信,你要切记。”徐沧的话回荡在徐平脑海中。尽管如此,他依旧想改变大周的现状,不为皇权富贵,只为百姓活得像个人样。

徐平一路低头沉思,脚步走得越来越快,没过多时,便已来到了宣正门前。

他正欲转身,却见一女子从不远处缓步而来。“徐巡使,一品以下官员不得从宣正门进出,此举有违礼法,走偏门吧。”(注释:古代皇宫正大门不可随意进出,除了皇帝以外,皇后也不能从正门进出。)

闻声,徐平侧目一看,正是那日请旨重判时,身旁跪着的长公主纪妃鱼。

虽说他本就打算改道,不过听到走偏门这几个字,心中顿时有些不悦。一般大家都会称呼为侧门,或者直接称呼门称。走偏门可是极其不礼貌的说法,甚至是一种侮辱。

徐平瞥了对方一眼。“怎么,我靖北王府不配?”

“你现在还不是靖北王。就算是靖北王徐沧,也得讲规矩,讲朝制。”对于先前之事,纪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