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猪肉(1/2)
唐植桐起了个大早,今儿不暖和,撩起门帘子,出门一呼气就是一股白雾。
不少在中都写某高手“真力弥满,吐气如虹”,可能是接触面的问题,来这边一年多了,唐植桐没碰到过这种人。
虽然无法验证“真气”是否存在,但唐植桐确定体香是真的存在的。
虽然有个成语叫吐气如兰,但每个女孩子的味道都不一样,具体味道嘛,贾宝玉最有发言权。
“你一个男人家,去买什么肉?”当唐植桐说去买肉的时候,张桂芳不愿意了。
这年头,但凡是家里顶梁柱的男人,没有一个去副食品店排队,都是家里的妇孺去,如果有小孩子夹杂在队伍中,要么是跟着长辈出来的,要么是替家里长辈排队的。
“嗐,以前又不是没买过,我又不要什么面子。您在家把面和了吧。”唐植桐表面上满不在乎,实际上是想尽可能的为这个家出份力,让张桂芳少受点风吹。
“你这孩子。”张桂芳拗不过儿子,只能打开抽屉找肉票。
“您别数了,都给我得了。”一张肉票一两半,这个月每人两张肉票,唐家满打满算才一斤半的肉。
“不过日子了?这个月才过了三天。”张桂芳有点不情愿,嘟嘟囔囔道。
“哎呀,您放心吧,后面我再找机会买点。”莲藕来得突然,唐植桐没机会说“找朋友买肉”,只能先可着家里的肉调馅儿。
听儿子这么说,张桂芳没再吱声,平时儿子也没少往家拿,也就默认了。
唐植桐拿着肉票,出了家门去排队。
本来唐植桐觉得自己来的够早了,没成想还有更早的,前面少说有二三十个人。
这一冻,就是近两个小时。
在这条街上,副食品店是仅次于粮店的存在,可不管老百姓几点起来排队,人家说妈送点过去。”
亲家母没得说,平时不光照顾小两口,这回连闺女也跟着沾了光,钢琴可不是有钱就能学的,张桂芳无以为报,只能有啥好吃的送点过去。
不仅如此,张桂芳都打算以后磨玉米面的时候只送给亲家头道玉米面,那个细,口感更好。
唐植桐乐呵呵的洗手参与其中,小王同学前天刚过去,他本来打算今天在家好好休息的,没成想碰到了莲藕。
这就是嫁的近的好处,能时不时回个娘家,也不用担心受欺负,远嫁的可就难喽,一年难得见一回,即便平日里受了委屈,见面哭的稀里哗啦的也不敢说,生怕家人挂心。
相比较白菜肉而言,莲藕肉的馅格外结实,包在饺子里不带散的。
全家一起开动,包的很快,出锅也快。
张桂芳先把饺子放在茶盘里拨开,省的一会黏在一起,水饺破了皮可就没那么好吃了。
唐植桐等不及,先尝了一个,美得冒鼻涕泡泡,就这个味!
“你挑着破皮的吃,好的给送过去。”张桂芳又下了一锅,瞥了儿子一眼。
“嘿嘿,都尝尝。”唐植桐捏起一个递到母亲嘴边,其他人不用让,已经有样学样,其中凤珍最自觉,选的破皮的。
两锅水饺,张桂芳挑出没煮破的,装了满满三个饭盒,儿子、儿媳的,还有一个凤珍用来带饭的。
“你们先吃,不用等我。凤芝,给我扒头蒜,吃饺子不吃蒜,味道少一半。”唐植桐又塞了一个煮破的进嘴里,按住妹妹的脑袋,将她目光从饺子上挪开。
唐植桐这边出发的时候,高大山刚把王敬民从冰眼里拽出来。
人在水里有浮力不假,但现在是冬天,王敬民的棉袄棉裤灌满了水,越往外拖越沉。
前后也就三五分钟的功夫,王敬民已经冻的哆哆嗦嗦了。
高大山把王敬民拖上来,也顾不得自己身上也被打湿,先把王敬民推到一边,然后自己爬起来,脱下大衣和棉袄,在旁边没有水的地方铺开。
紧接着,高大山把王敬民提溜起来,扒了个精光,放在自己的衣服上裹了起来。
“你们几个,把石头放在冰眼周围。小心点,别掉进去。那几个,回去把我的桶给带上。剩下几个,拿着敬民的衣服。还有你小子,平时属你跑得快,回去报信。”高大山抱着裹严实的王敬民,一边跛着脚往家赶,一边安排道。
小孩子皮归皮,但这种时候都很懂事,按照高大山的吩咐各司其职。
唐植桐骑自行车,速度快,到楼上的时候,王敬民还没回来。
“妈,我妈包了点水饺,让我送过来给您尝尝。”唐植桐进屋后,从挎包里往外掏饭盒。
“谢谢亲家母,什么好事都想着我们。冻坏了吧?快坐下歇歇,莹莹,给你姐夫倒杯热水。”叶志娟接过饭盒,饭盒还是热的。
“敬民去哪了?”唐植桐有些好奇,刚才在院子里没看到那帮孩子。
“上午的时候拿着鱼竿跑了,可能是钓鱼去了吧。”王静莹将水递给唐植桐说道。
“嘿,这倒霉孩子,大冬天的钓鱼哪有用鱼竿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