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天下恶名,由我刘玄德来背!(3/5)

我也曾听闻刘玄德名满天下,多有仁义之举,却没想到百闻不如一见,眼下纵火烧山,这就是使君仁义之道?”

陈暮越众而出,回应道:“仁义之道是对百姓所用,你既为反国逆贼,占据二县,不服从王法,如今二县百姓纷纷依附于你入山结寨对抗王军,既然如此,那这些百姓便都是贼,官军杀贼,又需要讲何道义?”

“你.......”

徐和一时间词穷。

论起说理,十个徐和也说不过陈暮。

不谈双方身份对立,单说百姓现在的行为,在此时就叫“弃德从贼”。

这一点,在《左传》中早已写明。

只揪住百姓从贼这点不放,陈暮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见徐和一时间语塞,陈暮趁热打铁道:“所以我劝徐首领下山来谈,就是给予首领一个机会,也是给二县百姓一条生路。”

“你若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如那张燕一般,听从朝廷安抚诏书,接受天子任命,则国安民乐,天下太平。”

“若你拒不服从王命,一定要违背朝廷的善意,那便是反国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如此,依附于你的百姓,便也是贼。我等杀之,此乃自然之理。”

陈暮看向刘备,刘备赞许地点点头。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

“若是因为我们要杀贼而放火烧山,那根本不是残暴之举,而是顺天而为,替天行道。”

“如果昌国般阳二县百姓因为我们放火烧山而死,那么这些人根本不是死在我们手中,而是死在你徐和的暴戾、贪婪、欲望之中。”

“你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你的利欲熏心罢了,你若还有半点良心,就快快下马投降,莫再让百姓受苦!”

陈暮的声调越来越高,尽量让徐和身后所有的士兵都听到,说到最后,他已经言辞凿凿,大声怒斥:“为了你个人之利,陷无数百姓与水深火热之中,徐和,你还哪来的脸面自称为民请命?”

一番话语,徐和脸色骤变,面无人色。

身后的黄巾贼军,也是一个个议论纷纷,小声地说着什么。

哪怕徐和在二县素有威望,但这种威望,还远没有张角、臧洪、刘备那样深入人心的地步。

这一番话语,足够动摇他的根基。

徐和也算是果断,毫不犹豫地道:“撤,回去!”

看着黄巾军如潮水般退去,刘备问道:“追击吗?”

“不追,步步紧逼,到山脚箭矢之外即可。”

陈暮说道。

现在要是追击,那就是一场野外遭遇战。

击溃黄巾是必然的事情,但陈暮早就打定主意用攻心计。

正面交战不管是损失自己的人马还是敌人士兵,都不是他想看到的。

既然能和平完美的解决问题,又何必一定要打仗呢?

黄巾撤退,官军步步紧逼。

黄巾退到了山下树林里,官军则占领了树林外的空地。

陈暮在张飞耳边耳语了几句,张飞点点头,扬声道:“贼军听着,限你们一个时辰内投降,不然我们就放火了!”

刀盾手和长矛兵让开道路,后面举着火把的士兵来到了队伍最前面,手中火把高举,虽未点燃,却充满了威慑力。

林间的黄巾贼阵营一片骚乱。

徐和看到官军第一排阵型只有举火把的士兵,甚至在考虑要不要现在就下令进攻。

但双方距离四五十步,也就是七八十米的距离,官军刀盾手就在第二排,随时可以补上,让他十分犹豫。

毕竟一旦打起来,四五十步,官军甚至可以先把火把点燃,扔向他们,再撤回去由刀盾手和长枪兵挡住他们的进攻,时间完全充足。

这让徐和不敢轻举妄动。

刘备悄悄地对陈暮说道:“四弟,你不会真点火吧。”

“当然。”

陈暮认真地回答道:“不会。”

才怪。

又在心里添了一句。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

“今日天气炎热,大哥二哥不如先回去歇息,我与三哥在这看着。”

陈暮提议。

山东十月份的气候比较温和,白天一般20多度,晚上在10度左右,偶尔遇上秋老虎,最高也不过30度。

但毕竟是在山里,20多度晒着还是挺热的,就这么一会儿,士兵们脸上已经满头大汗。

刘备摇摇头道:“将士们都还在这里严正以待,我又怎么能回营休息呢。”

确定不是为了监视我?

陈暮腹诽。

抬起头看向天空。

气温虽然高,但天空却是阴沉沉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让人觉得闷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间的徐和也慢慢整顿了士气。

黄巾贼本来迫于官军放火烧山的威胁,逐渐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