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71.分权(1/2)

何家势大, 因为外有宦官和朝中某些正义之士虎视眈眈, 所以何家的矛盾没有明显地显露出来,但是基本上对何家有深刻了解的人都知道, 皇后的两个兄长, 大将军何进与济阳侯、车骑将军何苗不和。

作为何皇后的儿子, 刘辩理所当然是对何家的事最了解的几个人之一。

虽然起初是作为外戚被授予职务的, 但是后来, 何进与何苗都是借着黄巾起义的东风,混到了现在权倾朝野的地位的。

何进的慎侯与何苗的济阳侯,都是因为他们在黄巾起义中于国有功受封的, 比起那些宦官,他们的爵位来得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别人满以为何苗后来能成功挣下军功,和何进的提携分不开, 但是若不是何苗和何进都是何家人, 都是何皇后的后盾, 谁知道这兄弟两个会闹到什么地步。

何苗一直看何进不顺眼,何进也不见得多喜欢继母带来的拖油瓶。

若不是何皇后的母亲舞阳君仗着女儿的名头震着两个儿子, 外头估计早就知道这兄弟两个闹翻的消息了。

当然了,何苗是舞阳君亲生的儿子,她当然会更偏心这个儿子一点。

索性何皇后是舞阳君的亲女儿,她有恃无恐。

天子的身体状况, 坊间虽有传闻, 但是都没有下定论, 然而已经经历过一遭的刘辩可以肯定, 中平六年的四月,天子就将山陵崩了。

也就是说,再过半年不到的时间,刘辩就能正式继位登基了。

老爹还能撑半年,刘辩对自己的外家开起刀来没有一点犹豫。

半年的时间而已,顶多让何氏外戚元气大伤,还到不了伤筋动骨的程度。

刘辩调动了何进一些手下的位置,转而为何苗的人腾出位置。

高级官吏的任命当然还是归属于朝廷的,即使是军队的武将也不例外。

至于何家内部会因为军权的归属展开怎样的撕逼大战,就不关刘辩的事情了,不是吗?

反正在许多人眼里看来,何氏外戚总的力量没有受损。

如果说刘辩拿自己外家动了不大不小的手脚是令人惊讶的话,他后头做出的命令,就是令人震惊了。壹看书 ·1kashu·

宦官之中,唯有身材健硕的蹇硕得到了西园八校尉之首的殊荣,其余的人,就连十常侍,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是很低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宦官手里没兵权。

“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这是上辈子的何太后说的一句话,虽然有搪塞大将军何进之嫌,但是也能知道,宦官领宫中禁军是惯例。

若是十常侍这些宦官手里没有兵的话,大将军何进也不会入宫后被杀了。

当然,从宦官们只能等待大将军入宫才能杀之的现实,也能看出他们对宫外的兵力掌控力很小。

刘辩提议令十常侍中张让、赵忠,以及天子如今殊为宠幸的蹇硕一同分掌京都雒阳的巡城兵马。

而原本,这个权力是属于受大将军统辖的执金吾等官职的。

刘辩主动提出让宦官分一杯羹,张让、赵忠也就算了,在刘辩登基后,作为外戚的何进意图清肃宫中干政的宦官之前,何进这个外戚和宫中的宦官是有过“蜜月期”的,十常侍这种级别的大人物,当然也是何进刻意交好的对象。但是蹇硕就不一样了。

蹇硕在宦官中的地位没有十常侍高,但是比起在先帝时期就活跃的十常侍,蹇硕是彻彻底底的现任天子的心腹。

可以说天子最信任的人里一定有蹇硕。

然而,在刘辩提出人选里出现蹇硕的名字以后,天子就陷入了焦虑。

十常侍并不像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的那样忠君敬上,天子心中早有预料,但是蹇硕呢?

刘辩初为皇太子,根基不稳,这个时候迫于无奈分解了母家的权力,为什么推举的后续人选里会出现蹇硕的名字?

天子可不认为自己的这个太子会在这种方面讨好他。

蹇硕奉命牵制大将军,前不久甚至提出让何进领军外出,试图将他调离雒阳。

何进转而打发袁绍出京,道是等袁绍回来了自己再领兵出征,以策万全。

天子明知道何进在拖时间,也不能说什么。

此事之后,不仅何进深恨蹇硕,就连宫中的皇后,都咬牙切齿地提了许多次蹇硕的名字。

何皇后是屠户之女出身,见识浅薄,一个善妒闹得满城风雨,谁都知道,她是惯不会遮掩什么的。

何皇后在宫中表现出来的对蹇硕的不喜,刘宏可不信皇后所出的太子刘辩会不知道。

既然如此,他还执意要报上蹇硕的名字,就令人深思了。

大概是刘辩成功当上太子之后处理的两件事在刘宏看来手腕都不够,天子便觉得士人们在立储之前争相夸赞刘辩不过是为了保证嫡长制罢了。

刘辩在天子心里的印象,还是那个处事有些蹩脚的史侯。

正因为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冒牌小县令 [火影]木头纪事 凡女登仙录 江山为聘:吾妃甚毒 女明星的近身高手 开封之大叔太腹黑 朝露 绝色风华:废物小姐傲视天下 爱劫难逃1总裁,一往情深! 猎艳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