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3章 心里苦闷跟谁说(2/3)

一些成绩来,是从心里支持他的。宗华强曾经对赵惠芳说过:“一个学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要想在文学上做出成就来,平时就得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经过艺术加工,真实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生活,要不然的话,是很难写出好作品来的。”赵惠芳听了之后会心地笑了笑,没说什么,因为当时她对文学实在是门外汉,怕说错了什么让对方笑话。

——赵惠芳上学的时候正赶上政治改革运动,父亲赵宝青这个在俄国留过学的大学生又不在她身边,父亲好学的气质也没有遗传给她。在她念书的那些年里,根本没正儿八经地上过课,几乎大部分时间是在农田里度过的。冬天,全班同学划分几个劳动小组,由小组长负责,迎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到大地里捡粪——当时她是个小组长,干得挺起劲儿,结果捡得那些粪在来年种地的时候仍然在里那堆着,大田里根本没派上用场,因为这事还跟妈妈哭闹过几次,并且当着妈妈面质问道:“我们捡的那些粪怎么没往庄稼地里弄呢,这是为什么呀?”得到的回答是:“小孩伢子,管那么多事干什么,把自个儿的事管好就行啦!”妈妈这么一说,她还能说什么呢?春天,在农田大忙季节里,全班同学开始在田间地头上课,学习所谓的播种知识;夏天,当然到大田里锄草了,可是赵惠芳不明白,那些身强力壮的大姑娘小伙子们不来干活,整天练习毛笔字,张贴大字报,让他们这些小孩子来干活,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秋天,干瘪瘪的庄稼还得劳累他们这些学生们去秋收。就这样年复一年,学生时期的大部分时光就这样过去了。不过,后几年虽然好转了一些,回到了学习的轨道上,但是跟她谈论有关文学方面的知识,那太难为她啦!

幸好,赵惠芳生就一副好嗓子,并且还有些音乐细胞。自从给当年那些老革命和知识分子落实政策以后,全家户口从农村迁到了城里,领导为了照顾他们家的生活,给她还有她的弟弟赵铁安排了工作。作为一个长在农村的女孩子,转顺间变成了一名每月拿工资的工人,那种心情不亚于一个剧作家的作品搬上银幕那样心喜若狂。参加工作不久,人们就发现了她的音乐天赋,不久,在单位文艺汇演的舞台上初露锋芒,颇受大家欢迎。恰在这个时候,师范学校音乐班招生,那时县里无论是中学还小学都缺音乐教师,大家都鼓励她报考。她报了名,经过考试通过了,于是走进了师范学校音乐班进行了系统学习,毕业回到县里一所小学当上了一名音乐老师。按理说她是个幸运的少女,不会有什么苦恼的,可是在事实上并非如此。她不但有苦恼,而且苦恼达到了极致。

赵惠芳站在窗口前,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打在她的脸上,刀割一样难受,眼泪扑簌簌流淌下来。有人说,少女时代,多梦之秋,在爱情上说变心就变心,尤其是那些高干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这种说法不一定站住脚,应因人而宜。

在男女的爱情上,是两颗心灵结合的产物,对方有一种内在的无形的引力,恐怕牛顿活着的话,也无法研究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引力。

——宗华强和赵惠芳俩人就有这种内在的无形的引力。

宗华强是真心地爱赵惠芳的,当赵惠芳把这种心情告诉父母时,父亲赵宝青没说什么,只是点头表示同意,没想到遭到母亲许连花的竭力反对。母亲冷冷地对她说“大学生怎么样,人品好怎么样,知识多又能怎么样,看人不能光看这些,你爸爸这几点都具备,可是这辈子活得窝窝囊囊,没有社会活动能力,整天离不开那些破书,手不离书,书不离手,成天不是看这个就是研究那个的,烦死人啦!人活着整天过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呢?再者说,他的家庭条件又不怎么好,结了婚能让你这辈子幸福吗?惠芳,我明话告诉你,我这个当妈的能把自己的女儿往火炕里送吗,你跟他的事妈说什么也不同意,赶明儿个妈给你物色一个好小伙子,肯定比他强百倍,让你这辈子活得比谁都幸福……”

虽说母亲再三反对,但是赵惠芳跟宗华强还是相爱了。

宗华强和赵惠芳俩人慢步在大道上,慢步在林荫小路上,坐在潺潺流水的小溪旁,倾听着人们不停的脚步声,倾听着小树林里发出沙沙的作响声,倾听着小溪里发出的涓涓流水声,简直就是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如痴如醉……然而,现在那种心情消失了,俩人还能有那样的好时光吗?还能有那样的幸福感吗?

——就目前而言,赵惠芳很难回答出确切的答案来。

宗华强曾经跟赵惠芳海誓山盟地说过:“我爱你,海枯石烂心不变。”

不知为什么,赵惠芳现在有些担心了,特别是想到爸爸……心里就担心妈妈、弟弟,还有那个不是同姓的叔叔……一想起这些,这种不安的心情就愈加厉害……

赵惠芳转过头来,用毛巾抹去眼泪,想去找宗华强,将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但是又有一些顾虑,于是自然自语地问道:“华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还能像过去一样真心实意地爱我吗?”

……

赵惠芳尽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向房门外的方向走去,被弟弟赵铁拦住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