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27章 情趣相投心满意(2/2)

青急忙搬一把椅子过来说:“华强,请坐,快请坐。你俩的事,惠芳跟我说过了,我没有意见,只要你俩相敬相爱,当老人的就从心里往外高兴。听惠芳说,你爱好写作,这个爱好很好,我从心里支持你。年轻人嘛,都要有个爱好,不能稀里糊涂地打发时光。对于文学嘛,我没有什么深究,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搞艺术比搞技术要难得多,书读少了是不行的……”

“大伯,说我搞文学现在还谈不上,一个教书匠在文学上还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呢,只不过是自个儿的爱好罢了。”宗华强落坐之后微微一笑道。

“教书匠怎么啦,干工作不论什么行业,什么职务,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主要看其为人民贡献多大。要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得学好本领,要想学好本领,就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学来的,一个人只要肯下功夫,就能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不有这样一句老话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后一句说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苦学的典故。李白小时候是个淘气的孩子,上学总爱逃学,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棒子,于是上前奇怪地问道:‘老婆婆,你在磨什么呢?老婆婆回答道:‘我在磨秀花针呢。’李白好奇地问道:‘那得猴年马月能磨成啊?’老婆婆微微一笑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孩子,你知道滴水穿石的道理就明白啦!’等李白明白过来之后就废寝忘食地读书,最后成了咱们华夏伟大的诗人。”赵宝青绘声绘色地说。

赵惠芳在旁边侧耳倾听,心里暗暗喜悦。她知道爸爸的性格,要是跟一个合得来的人在一起,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要是跟一个合不来的人在一起,总是阴沉着脸少言寡语,甚至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大伯,您老太谦虚了,您老的文化素养颇深,让人敬仰。”宗华强从心里佩服地说。以前,他认为那些搞技术的人就知道钻研自己研究那门学问,其它门类的学问就不闻不问了,现在看来自己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

“不,我对文学没什么研究,要说懂一点的话,只能说懂一点皮毛,工作闲暇之余,有时阅读些文学作品是为了打发时光罢了。像我现在这个岁数的人已经老了,精力有限,跟你年轻人不一样,看书的时间少喽。你们年轻人则不然,你们年轻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能朝秦暮楚。常言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赵宝青虽然没学过心理学,但是对宗华强以前当小学教师矮人三分的思想进行了批驳,并且说:“看人不能看他在那个岗位上工作,主要是看他在工作中勤奋不勤奋,有没有成就。俄国的丘林不是从一个钟表匠成为一名伟大的植物学家了吗?英国的法拉弟不是从一个装订的徒工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了吗?像你们这些文学青年就得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那种精神:‘彼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竞其业。’拿破仑想用武力征服全世界,巴尔扎克想用笔力与之竞争,这种精神是令人佩服的。一个文学爱好者要想在文学上作出成绩来,就得向巴尔扎克学习。”

宗华强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地点着头,心里特别紧张,额头上沁出了汗珠子。在他心目中,赵宝青的确是一个自己崇拜的人。他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教授们也不曾讲过知识性这么广、哲理性这么强的道理。在这暂短的时间里,他感觉要比自己这几年来学的东西还要多。他偷偷地瞄了一眼赵惠芳,发现她用一种诱人的目光在看着他,示意他多说些让爸爸高兴的话,可是很遗憾,他只是当听众,场面显得有些尴尬。

“看看,我光顾说话了,来了半天还没给你沏杯茶水呢。”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赵宝青笑了笑说。“惠芳,去给华强沏杯茶水喝。”

宗华强看赵惠芳刚要动身,于是说:“大伯,我不渴,不用麻烦惠芳啦。”

“不渴喝些茶水对身体也有益处。”通过这短暂的接触,赵宝青觉得眼前这个话语不多的小伙子跟自己的性格差不多,是个老实善良的孩子,闺女嫁给这样的人,日后肯定不会吃苦受罪挨欺负的,这样当老人的就放心了,于是有些内疚地感叹道:“华强,你跟惠芳好好相处吧,在知识方面上你要多帮助惠芳啊,惠芳的文化底子薄,上学时条件又不好,我跟她妈妈又两地分居,在教育孩子方面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给孩子耽误了前程,在这一点上我愧对孩子们呢!”

……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