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矫旨斩宰相(1/2)
却说大离王廷,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所有文武大臣们看着宰相吕弼的地位空无一人,却全都没有惊奇,就这样照常上朝。实际上不奇怪,能够在王都位列朝班的,那都不是什么简略地人物,哪一个不是心明眼亮的。
自古以来能立在朝堂上的就只有两种人:有能力的、有关系的!当然,太监和侍卫之类的别乱说。
钟叫三声,御前侍郎尖细着嗓子:“有本先启,无本稍后。”
一瞬间,所有的大臣都明确了,今天这是有事情了。一般情况下,都是“有本启奏,无本退朝”;但一旦换了话语,无论是哪一种话语,都表现有事情。不过事情缓急都有不同的暗示方法;但是像今天这样的情况可未几。当然,宰相锒铛进狱的情况也未几。
大臣们却依然按照正常的礼节,躬贺王上王体安康、山河永固之类的话语。由于这个世界宗族气力壮大,因此固然名义上王族高高在上,但官员等,也没有所谓的跪礼;但是在正式场合,平民和奴隶在碰到贵族的时候,却需要下跪。
另外还有就是祭奠的时候,也需要下跪。一般分为祭奠先祖、祭奠神祗。不过神祗的祭奠也分得很明确,天上为神,地下为祗;神需要跪拜,而祗礼待即可。
“启奏王上,臣有本奏。”御史大夫孔祥率先出列。
“嗯。”大离王上冷哼一声,显然是不满足,或者是心情不好之类的。总之,今天的这个朝会气氛不好。
“启奏君上,前一段时间臣收到一份来自海州的请愿表。这份请愿表言论骇人,甚至有抨击朝政的意味;臣不敢轻易信任,因此遣人前往海州调查。昨天晚上,职员回来,臣连夜收拾,不敢稍有懈怠徇私。请王上听臣逐一道来。”
“嗯!”盛隆君王还是一声鼻响:你这时间真的是很巧了!恰好昨天晚上宰相“自首”,你昨天晚上就“连夜收拾”,然后今天早上就上奏!
当然,能做到眼下的地位,孔祥脸皮也不用说的;毫无所觉的,收拾一下衣衫,朗朗而言:
“臣三十二天前接到海州的请愿表;但因所说关系甚大,为天下计、为王廷计,臣特派遣明暗两路人马明察暗访。
如今经过明确探查,已经证实,有些事情是真的,但有些事情难以求证。”
“哦?”大离君王眼神眯了起来。什么叫有些是真的,有些难以求证?这句话听着像是求真务实的态度,但是稍微考虑下,就会创造,这里面可是陷阱不少。
“启王上,根据臣的探查与分析,有如下几diǎn。
第一,海州确实是同时具有神女峰和幼龙江,而且幼龙江进海口就在这里,两者相距不足40里;其次就是海州也确实是前宰相治理的最后一个隙地。
第二,除了海州以外,其余的隙地中,宰相每次都是亲身登临监督履行,每次也都有杂家弟子等随行。
第三,这一次的玄武言论是已经断定为海州萧家和李家所为;这两家是亲家。
以上这些,是已经断定的。
而没有断定的就是,所谓的创造‘玄武阵势’的高人,也仅仅是传说;臣多番考证,无法证实。因此推测,此可能为谣传。”
一时间,太和殿静偷偷的,就算是大离君王都在静偷偷的思考这几句话的“内容”。这些话,隐含的意思就是:宰相心怀不轨啊,这样的人,应当干掉!
“卿有什么建议么?”君王神情有些疲惫,短短一时间,就已经将全部事情在脑海中转了一圈——眼下这件事情已经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大离王廷现在未几的稳固了;而且以前宰相强势,加上杂家这大家族的威慑,那些小家族也真的是敢怒不敢言。
但小家族呢,落井下石尽对是没有问题的!而只要儒家冲在最前面,后面尽对是摇旗呐喊一大片!大离君王已经可以“看到”,当消息传开,全部大离王廷都将陷进动荡!
而让御史大夫说话,也是一种策略,有些话王上说出来,是不能更改的;金口玉言不是乱说的。而且让臣下说,也是一种帝王手段。
但这个时候,王上的话,可谓正中孔祥的下怀,“王上,臣认为,我们应当请吕弼吕居士简略对问一番方可。
另外,要请几个杂家在大离王廷的人诘问一番。
这毕竟是为了杂家好,把事情讲明确了,于杂家、于王廷、于天下升平都有利益。”
“……好!这件事孔爱卿负责吧。”盛隆君王考虑好久,总算是diǎndiǎn头。这件事情确实是有些棘手,让别人代为处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到时候,要是天下不满足,就将孔祥给推出往!这就是王权,一切都是君王最高!
朝堂的黑暗,不仅仅是由于同朝倾轧,还有来自帝王的无情!
之后的朝堂也就没有太多的新事情;都是一些惯例的鸡毛蒜皮小事。这三年来,由于宰相在隙地觅食,因此国家相对有些充裕,所以武备等相对壮大不少,所以国家也算是有些复兴之象。这也是君王为什么不愿意下罪宰相的最大的原因。
但千不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