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5章 送粮食(1/3)

足足做了七八辆马车才把装下那十几口箱子。

吃完早饭,又等了一个时辰才离开镇子,踏上行程。

李庭岳把自己的马车让给了苏秀秀和杨广,他则骑着马和黄景瑜、小七走在一起

箱子里的金银实在太重了,刚下过雨的路又不好走。

往往还没有行出多远,马车的车轮就陷入了泥坑,要费很大劲才能推出来。

这样走不仅拖慢行程,遇到事情马车也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不过剑戈的兵士们好像并不在乎,每次推搡马车都是热火朝天的,连赶马车的人都是满脸喜色。

“咱们都是穷怕了的,好容易有点钱,就让兄弟们带着吧!”

黄景瑜这个平日大大咧咧的人这次好像突然开窍了,竟然看出了一丝李庭岳的心思。

“我是怕万一遇到胡人的兵马,兄弟们又要打仗,又要保护这些箱子,会手忙脚乱,继而出现伤亡。”

舍财不舍命的人他见多了,这种人其实通常都没有好下场。

李庭岳可不想自己辛苦培养的剑戈军也变成这样。

“放心吧主公,兄弟们都有分寸,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

对黄景瑜的保证,李庭岳总觉得不怎么靠谱。

一行人继续前行,过了平阳,便进入了河北地界,也是上党郡和广平郡的交界处。

一路行来,李庭岳的心直往下沉。

明明刚过了春耕,正是收拾麦田的时候,可荒芜的大地上看不到一条人影。

有的只是路边的尸骨。

难怪许秀说北地各州去年的灾情是最严重的,有时,整个县城的穷苦人都会集体逃荒。

穷人走了,富人日子也不好过。

官府收不上税,没有钱,就没办法运行,是人都要吃饭,衙役也需要百姓的赋税开工资。

人都走光了,哪里还有人会缴税。

没有钱,衙门就没办法正常办公,这是一个死循环。

不管缺失了哪一个环节,其他的环节都没有办法正常运行。

缺乏官府有效的管控,流民只会越来越多。

都说朝廷一个好的决策最少要三五年才能让百姓受益。

可大灾却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只需半年,就能发挥全部的威力,让人措手不及。

再加上胡人肆虐,人口的流失就更重了。

当然,也不是全无人烟,至少在一些大城中人口还是很多的。

一路上,李庭岳收留了很多流民。

开始只是见到有流民快饿死了,他不忍心,让兵士们给流民分发了一些粮食。

然后这些流民就开始跟在他的队伍后面,不远不近,就这么跟着。

李庭岳没有驱赶他们,还时不时的给他们一些粮食。

如今已是四月天,万物复苏,能吃的东西很多,虽说不能填饱肚子,但绝不会再被饿死了。

只是总吃树叶,草根人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一个个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消息不知是谁散播出去的,流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人数越来越多。

也不知这些人最初藏在哪里,李庭岳一路行来见到的人屈指可数,现在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人,难免有些惊愕。

流民们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根本跟不上队伍的速度。

李庭岳便下令放缓速度,每天的休息时间也从一个时辰变成了两个时辰。

也就是说,一天有半天时间是在休息。

本来距离上谷郡就路途遥远,这一耽搁,时间上就更长了。

流民的数量越来越多,渐渐的竟然快上万人了。

这么多人,光是一天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庭岳本想会有盗匪看上自己那几大箱子金银,前来抢劫,现在看来,估计盗匪们看到不立刻逃走就已经很给李庭岳面子了。

人越来越多,粮食却不够吃,李庭岳仿佛又回到了当初给整个冯家镇的百姓找粮食的时候。

不得不说,那时候的日子是真难。

李庭岳派人去了一次平阳,想用金银换些粮食。

可平阳城的大门关的死死的,任凭派去的人如何喊话,就是不开。

别说粮食,连人都没见到。

经此一事,李庭岳知道了,自己在冯翊郡做的事情肯定已经传到这里了。

守城兵卒没有放箭驱赶已经是给脸了,粮食就不用想了。

回头看了看黑压压的一大片人,李庭岳有些牙疼。

晚上安下营寨后,先是照例看了一遍军情司送来的情报。

上谷郡的局势越来越复杂了,鲜卑、匈奴和羌人和部骑兵轮番扫荡,把零散的百姓赶往各个郡城中。

如今,单是一个沮阳城就容纳了不下十万百姓。

十万人听起来不多,但北地各州郡本来人口就不多,沮阳城常住人口也不足五万。

现在一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