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10节 纷至沓来(2/2)

,目的是希望能参透天地间永恒的奥秘,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蜀山手札》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正是描写了仙家“浮光掠影”《蜀山传》中的种种,而下部却是记载了仙人刘威、秦艳二人进入成都之后的种种,包括刘威驾神兽屠蒙人大军救助百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创世神话”、成都百官的“膝行留仙”、还有刘威称帝之后的“新约法三章”、“八荣八耻”等等。

时间跨度并不长,只至蒙军围城。

一开始赵昀还将这手札当作神怪章回小说来读,读得刹有兴趣,甚至到了激奋之处还猛拍大腿叫好。谁知后来当他读到了仙人刘威架神兽以无上仙法屠尽了近万蒙军救得百姓之时就已经隐隐感不妥,接着越看下去越是惊心,直到在手札末尾看见那首“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之时,这才再也忍耐不住胸中的压抑,只觉得口中一甜,“噗嗤”一声,喷了一口足足有三尺来高的血雨,这便昏死过去。

而与此同时,在蒙古的大都和林(现今蒙古国境内)。却也有一名眉清目秀的中年男子正在看着一本和赵昀所看相同的《蜀山手札》,在他的书案之上,却还摆放着两封由西川前线送来的紧急军报。只见这男子剑眉、星目、阔鼻、方口,却是一脸扎须虬髯,此人正是蒙古的中兴之臣——耶律楚才。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汗国大臣。字晋卿,号玉泉,法号湛然居士。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生长于燕京(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

初仕金,为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他早已对腐朽的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对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他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十四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二十一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窝阔台汗三年(1231),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良久,耶律楚材放下手中的《蜀山手札》,将那两封军报拿起细细观看。

这军报外表样式相同,并且到达时间前后不超过半个时辰,不过却是出自两人之手。其中一封正是阔端所发的捷报,道已围城十日,预计五日后可攻城。而另外一封出自末哥之手的军报内容也是大致相同,不过却是在军报之中捎带了那本《蜀山手札》。

耶律楚材放下两封军报,又看了看那本以西川特有的橘皮纸制成的手札,面上却甚是苦涩。而让他郁闷的原因,却是那句:“为族者荣,背族者耻。”

虽然耶律楚材身为契丹辽人,目下是为帮辽人报了灭国之仇的蒙古人办事,但这到底是荣耀还是耻辱,也只有耶律楚材自己心里最清楚。

思虑良久,最后耶律楚材却是释然一般,将那本《蜀山手札》随手插在了身后的书架某处,这便拿起两封军报起身外出,口中喝道:“备车,入宫!”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