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章 沙弥(1/2)

姑妄言之姑听之,不喜听之自走之。

布达拉宫最初修建于吐蕃王朝,为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之用。

后因为吐蕃王朝覆灭和自然灾害,布达拉宫规模日益消减,曾被一度纳为大昭寺(松赞干布修建而成,元明清扩建至今已经有1300年历史。注:小昭寺为文成公主奠基而成,虽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热闹,但别具风味。)的统辖范围,后经过第五世**喇嘛重建而成,历代喇嘛扩建,当时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场所。

清晨,已经除去乏意的方然孤身来到布达拉宫面前。已经化作元婴的金丹自然不需要用绳子串在胸前,被方然吞在腹中,自动停留在丹田位置,要是内视而去,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元婴正坐在丹田位置,仿佛一个有了生命的孩童,吸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营养聚在体内,又传递出去,阵阵暖意笼罩全身。

虽说西藏已经彻底开春,可一股寒气依然笼罩在空气当中,已经从云层中探出脑袋的太阳,照射到这里,晃得人眼睛酸疼,却没有一丝暖意。

方然升了个懒腰,悠闲的走在平整的街道上边,迎面走来一个中年喇嘛,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方然说道:“上师有请阁下去宫中一叙。”

方然点了点头,伸了一下胳膊,示意带路。

布达拉宫是由木头制成,外表刷上红白相间的颜料,过道之上铺设着厚厚的一层羊毛地毯。

刚进门,中年喇嘛脱下自己的靴子用生硬的汉语说道:“靴子,请!”

方然脱下靴子,跟着喇嘛穿过一座座佛堂。

布达拉宫,前边是贡人朝拜,念经的佛堂,后边则是木质的厢房,密密麻麻足有上千间之多。

昼夜不曾熄灭的酥油灯被心灵手巧的工匠穿上灯芯,做成莲花状,点点灯火,一直蔓延在整个昏暗的佛堂,佛堂正中间一尊足有一丈高的鎏金菩萨像震慑在中间,菩萨低眉不语,看着底下的油灯,虔诚的僧人,听着抑扬顿挫的经声,满目慈祥。

门口摆放的是铜皮包裹的木质经筒大小规整,在信徒的推动下,已经快磨光上面的光泽,细细镌刻的经文,已经看不大清楚,方然用手轻轻推动,经筒居然没有动,暗自用力,这才缓缓转动起来,一路这么推动过去,居然有一层细小汗珠浮在额角。

穿过前边的佛堂,后边的厢房是僧侣们休息的地方,中年喇嘛双手合十,在一间房前低着头轻声用藏族说了一句话。

很快屋内传来一声沧桑的回应,却是汉语:“快把客人请进来。”

中年喇嘛推开原本虚掩的木门,吱呀一声,中年喇嘛现在门边,做了个手势请方然进来。

方然进去屋中,才发现空间并不大,靠墙正中间挂着一副白度母的的唐卡,房子正中放着一张矮桌,矮桌前后放着两个蒲团,老喇嘛光着脚坐在里边的蒲团之上,怀中抱着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沙弥。

先前用汉语说话的人应该是老喇嘛无疑,方然点头谢过中年喇嘛,中年喇嘛善意一笑,朝老喇嘛告别。

老喇嘛回礼后,看向方然:“请坐,远道而来的客人。”

方然也盘坐在蒲团之上,双手合十朝朝老喇嘛点点头,也算打过招呼。

屋内铺设的羊毛地毯,倒也挺暖和,老喇嘛怀中的小沙弥感觉温度适宜,睡得正香。

还不待方然说话,老喇嘛开口道:“我叫洛桑,这个小鬼头叫确吉顿珠。我年轻时曾在中原游历,但也能说得汉话。”

方然坐在蒲团上笑着开口:“小的方然,见过洛桑上师。”

洛桑上师倒也生的面目慈祥,两条花白的眉毛上下舞动,但也显得格外欢愉:“先前城外,有一股天地之气,剧烈运动不知和阁下有没有关联?”

方然一时间怔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眼前这个洛桑上师貌不惊人,居然还能有这种灵觉。

金丹化作元婴之前,距离布达拉宫尚有十几里的路程,说长不长,可说短,倒也不短。

洛桑上师开门见山,倒是让方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看出方然的疑惑和惊讶,洛桑上师赶紧解释:“客人千万不要误会,昨日给我这不成器的徒弟讲经之时,就感觉到一股天地之气剧烈波动,一时好奇,思前想后也就只有从京城远道而来的客人有这般本事了,这才特意请来一叙,没有别的意思。”

房门之外传来一句藏族,洛桑上师轻轻应了一声,却见那先前离开的中年喇嘛端着银盘进来,银盘之上放着酥油茶和糍粑。

银质的小壶倒也是做的格外精巧,镶嵌这红色的宝石,锡质的茶杯有三个,泛着余温的酥油茶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倒进茶杯之中,洛桑上师怀的小沙弥确吉顿珠吸着鼻子悠然转醒。

洛桑上师,宠溺的摸了一下顿珠的脑袋,朝方然歉意一笑:“我这不成器的弟子,让客人笑话了。”

顿珠被酥油茶唤醒,顾不得解释,拿起桌上的锡质杯子喝了一口酥油茶,砸吧砸吧嘴,朝一旁中年喇嘛含糊不清的嘟囔一句,方然疑惑,洛桑上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