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在外的活动 2(2/4)

任何一个空中指挥官都不敢指望两个航空师能够拦截住对方的600多架战机,海面上空比较广阔,适合大机队展开,有利于对方的大规模机群协同进攻,而仅仅依靠不到200架战机在稍纵即逝的空战中完全拦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指挥官们也有信心将大部分的敌机,尤其是轰炸机拦截在战区之外,因为他们更相信自己飞机的质量和飞行员的素质!此次空战的规模甚为庞大,据战史研究统计,马来西亚和泰国一共出动了240多架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和寻机消灭中国空军的任务,另外大约有60架轰炸机用于摧毁中国在越南的航空基地;印尼方面出动了260多架战斗机护航和寻机消灭中国战机的任务,轰炸机近90架轰炸中方在越南的空军基地和越南南部的两个港口,削弱中国的海外补给能力。联军一共拥有战斗机500多架,轰炸机将近150架,而直接参战的中国空军还不到200架,兵力对比为5比2以上。参加这次空战的战机一共有900多架,已经超过了23日的各个空域的800多架,如果算上其他地方相机而动的战机,说这次空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一点儿也不过分!

这次空战也是开战以来中方首次以劣势兵力参加的空战,至于为什么不调派大批空军兵力进行支援,战史研究说法不一,有说中方相信自己的战机性能以及飞行员能力,不把对手放在眼里的;也有说是因为菲律宾尤其是美国人牵制了大批空军兵力,因为据说在当时多达150多架战斗机尤其是美国战机活动频繁,使得中国人不敢南下支援;也有说中国人情报得来的太晚,来不及调度;以及中国人想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想通过这次会战阻吓一些潜在对手。总之,空战在中国空军占据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发生了,那么到底结果如何呢,全世界人民都睁大了眼睛!

第三飞行团是作为第一梯队参加战斗的,同行的还有第二飞行团,这两个飞行团都是身经血战的英雄团队,战绩非常出色,第三飞行团歼敌最多,而第二飞行团也在战绩榜上名列前茅,而且其自身损失相对最小,都是海航二师的主力飞行团。他们要不仅要牵制大批敌人,而且要尽量减少自身损失,最好是“全部返航”,杀敌是一方面,减少损失是另一方面,大家都很明白,不仅他们想要尽量的拦截敌人,而敌人更想趁着数量优势吃掉他们,减少今后战斗的威胁,甚至就此拖垮中国空军,实现最终的战略企图。所以,双方都在摩拳擦掌,试图向全世界尤其是本国人民展现自己的实力,赢得不世的功名!

如果泰国的预警飞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那么他就能提前发现整个“通道”中没有一家中国战机,同时,还能至少提前一分钟发现躲藏起来的中方机群,但是显然从欧洲买来的这第二架预警飞机……而如果能够从空中俯视就会发现,如果泰马联军是一头巨鲸,那么,中方国空军就是一群浪鲨,一群伺机而上的空中杀手!最先发动攻击的是电子战飞机,不早不晚,就在联军将要发现中国机群的一刹那,预警飞机失去了电子识别能力,更有许多战机的电子显示屏一片盲点,紧接着,距离联军最近的第一梯队实施了齐射!

某些人认为,如果有三倍的先遣拦截部队,仅这一次齐射就可以让联军失去一半的战力,但是这显然不可能,如果先遣拦截部队力量过大,那么整个拦截战斗肯定要失败,仅仅留下2个飞行团应对敌人的100多架战机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位置重叠的关系,那个理想的数字根本就不能实现,何况那也会增大被提早发现的几率。由第二飞行团和第三飞行团组成的第一拦截梯队,首先发起了袭击,他们隐藏在柬埔寨海岸线的上空,从联军的北侧前方发动了袭击,由于联军机队的密度比较大,最主要的是受到电子干扰致盲,所以先一轮的48枚超视距攻击效果非常显著,预警飞机的数据链上明显的收到数十个目标变异,至少有35架敌机出了问题,这几乎是中方战机数量的一倍半!紧接着,中方又发动了第二次齐射,这一次,效果就没有前一次那么明显了,至多有十多架战机被击落,而联军的反应也非常迅速,马上就发现了中国战机的方位。如果联军的210架战机一齐向这一空域发动饱和性攻击,那么肯定会有不少中国战机被导弹亲密接触,而且肯定会改变不少很有名气的人命运;但是这显然做不到,庞大的机群拉得很开,互相遮挡,不可能发动这样恐怖的攻击,而且他们也知道这只是中国人的第一批拦截机群,更大的对手还在前方。果然,就在先遣梯队发动第二轮导弹远程攻击的几乎同时,从联军的南侧前方,大批中国战机也开始了拦截攻击。双方的空中拦截与反拦截至此拉开了战幕,这时候,加上第二梯队齐射的收获,联军一共损失了大约60架各类战机,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的数量对比优势。

扑向第二飞行团和第三飞行团的是50架泰国战斗机,而看对方的架势,是要把他们留在这里,而且对方也似乎有这样的实力。一对一比拼,泰国人或许不行,而二对一,甚至三对一,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第二梯队里包含了三个飞行团,一共有36架战斗机,他们面对的是马来西亚空军,只是马来西亚人并不十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